标点符号误用举例1.非疑问句用了问号。•如: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但我一定会去接他。•在这个句子中,虽然有疑问词“什么”,但它在这里不表疑问,整个句子是一般的陈述句,所以不宜用问号。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如:怎么啦?你。•这是一个倒装句,“你”是句子的主语,问号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语气,不能一看到疑问词就用问号。•3.表示概数的数词间用了顿号。•如: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这山线条柔和。•“三四里”是邻近两个数词的连用,表示大概的路程,数词之间无需停顿,因此,应去掉顿号。如果两个数词之间加了顿号,就表示并列关系了。4.句中的短暂停顿用了冒号。•如: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优秀影片”和“《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要用,也只能用破折号。5.同一句中用了两个冒号。•如: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表意不清,可将第一个冒号改为逗号。6.引语中“某某说”后用了冒号。•如:“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入“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了着落。7.引语中句末点号位置不当。•如:(1)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用了引号,句末点号是从属于引用者的。李白的诗是完整的两句诗,句号应放在引号内。•(2)鲁迅先生说的“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目的为必要条件的,”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这个句中有引用,但不是直接引,而是夹引,所以逗号应放在引号的外面。8.误用书名号。•如: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鲁迅译”三个字并不是书名,只是表明了书的译者,所以不能用书名号,应用引号。9.选择性疑问句中的问号。•选择问句是提出几种可能,让人从中作出选择,每种可能构成一个选择项。选择项之间一般用逗号不用问号,全句末尾才用问号。•例如:“是节省点钱坐火车呢,还是为争取时间坐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