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月考模拟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3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南麓lù解数xiè膝盖xī自怨自艾àiB、遴选lín牌坊fāng粗犷guǎng面面相觑qùC、剔透tī遗骸hài翩跹xiān人才济济jǐD、发绺liǔ分娩miǎn殷红yān叱咤风云chà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典藉锤练妙手偶得名付其实B.晨曦绮丽横空出世引人入胜C.山颠斑澜棱角分明重峦叠嶂D.腾蔓阑珊万紫千红绝然不同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在“课内比较学”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B.“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业。D.央视“激情广场”在黄州遗爱湖公园激情上演,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B、学期结束前的法制报告会非常好,它对防止青少年犯罪起了重要的作用。C、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可以发挥得更好。D、又到期末考试时,这几天,我们班六十多位莘莘学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复习,迎接考试。5、名句默写(7分)(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动衬静,突出后禅院的寂静的句子是:,。(2),乾坤日夜浮。(3)蝉在虞世南的笔下是“贵”与“清”的统一,其叫声响亮且传播极远,正如其诗中所写“,。”(4)杜甫晚年举目无亲,体弱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却仍然为国事而担忧,“,。”两句就表达了这样的爱国情怀。6.名著阅读(4分)①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1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搓揉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颠虎,疯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摔,摔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②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踺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地把他压住。(《西游记》)(1)根据选文故事情节,补全标题,要求字数相等,结构一致。,五行山下定心猿。(2)孙悟空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联系全书,再写出他身上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精神:举例:7、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说说清明节承载着哪些文化内涵。(4分)材料一:清明节是“清明”节气、上巳节、寒食节三者融合而成的一个节日。材料二:“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4月5日前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岁时百问》写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材料三:农历三月三是上巳节,始于周朝,原本是在水边招魂续魄,因与清明节气日期相近,后两节合一,逐步演化为祭祀祖先、远足踏青的习俗。材料四:寒食节始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与清明重合。寒食节一是禁火悼亡,二是少餐冷食。寒食之后重生新火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4分)椅子改变中国文化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③椅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