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应用——架设知识抽象性与思维形象性的桥梁——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教育叙事长青镇石头坡中心小学孙涛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思维模式已经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到了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的应用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地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思维,拓展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是这样做的:1、课件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我在利用教具让学生理解了圆的面积含义之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校园美丽的圆形喷水池和校园左右的两个鲜花盛开的圆形花坛,给了学生美的欣赏。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要求出这个喷水池的占地面积,一个花池的占地面积?你能想办法算出来吗?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我提出:“能否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那样推出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呢?同学们想不想推导出计算公式?”通过课件的演示和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2、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活学生思维。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尤为突出,当获得成功时,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能打破常规模式。当学生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跃跃欲试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首先让学生回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当学生回答利用转化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拆拼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再根据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边的关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猜想能否用类似的方法将圆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用肯定的语气和眼神时,我让学生先阅读教科书第67页和68页内容,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学具小组合作将圆纸片平均分成8份,将8个小扇形平均分成两部分交叉对拼,看能够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当有的学生发现能够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时,我提出能否拼成近似长方形?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有的学生在忧虑时我用课件进行了演示,使学生发现圆不仅能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而且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如果将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结果怎样?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为了解决这个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用红色曲线表示圆的周长,用蓝色线段表示半径,用绿色表示面积部分,多次将一个圆等分成16份、32份、64……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圆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如果无限分下去那条封闭的曲线就成了直线,那么圆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通过这样的演示不仅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现了让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当学生认识圆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是什么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比较、观察、讨论,汇报后我用课件进行闪动演示,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在学生自主的理解这些重点问题之后,学生比较轻松地概括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同时让学生感到一种成功喜悦快乐感。我想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不仅给了学生转化数学思想的渗透,还让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这些教学收获对于常规的一支笔、一本书的课堂教学难以做到的,这些重难点内容的解决突破体现了多媒体课件的真正魅力。3、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当学生根据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我进一步提问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