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青春”教学设计教学的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堂课教学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以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为出发点,让学生认识青春,走出青春的误区,感悟青春的美好,保持一种青春的蓬勃朝气和强大的生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本节课所设计的青春畅想,本身就是对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渗透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教材的分析与认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感悟青春”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第二单元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的第二个框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启了第一框走进青春的有关内容,以“青春误读”和“青春畅想”为主要内容,针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及充满青春朝气与活力,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待与向往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改正青春期的一些错误行为和观念,全面把握青春内涵,焕发青春活力,为下一节课体验青春幸福,祝福自己的青春,以积极快乐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的学习奠定基础。2.学情分析: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角度理解了青春,但这远远不够,要想使学生真正健康成长,还要从一种精神气质的角度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从而保持一种青春的心境,充满蓬勃朝气和强大的生命力,保持持久旺盛的创造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3.教学重点:青春畅想。确立依据:学生仅仅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角度来理解青春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使学生真正健康成长,还要从一种精神气质的角度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只有使学生全面地把握青春的内涵,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青春的心境,充满蓬勃朝气和强大的生命力,保持持久的旺盛的创造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可以说,能否正确地解读青春,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4.教学难点:青春误读确立依据:初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已明显增强,但独立是相对的,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不经意地追随大流,如取笑别人的生理缺陷,盲目崇拜或模仿一些明星的举止、动作等。这些行为有的已成为学生的习惯,而要正确引导是不容易的。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教学时是比较难操作的部分,在课堂上需要提取出带有普遍性的和典型性的问题,而学生的逆反心理可能会对相关内容的进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课堂气氛的调控也是比较难以把握的,既要防止冷场,也要防止争执不休的局面。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只有认识了青春,走出了青春的误区,才能把握青春的内涵,感悟青春的美好,保持一种青春的蓬勃朝气和强大的生命力。本节课如果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本节课所涉及到的青春畅想,本身就是对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在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如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精神气质的角度认识青春的内涵,体验青春的幸福,积极主动迎接、创造美好的青春。保持乐观的心境热爱生活、品味生活,延伸青春。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妙趣横生的小品、课本剧等教学活动,音乐、动画等多媒休手段,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本剧、小品的分析中认识青春误区和处理的方法;通过自主的感悟及他人的启发,理解青春的内涵;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教师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逐步解决问题和困惑,有所收获和感悟。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识青春,走出青春的误区;把握青春的内涵,让青春永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鉴赏能力;调控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促进生理与心理协调发展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对青春的感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三、学法指导通过课本剧、小品的分析来认识青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