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范畴。中国画在其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对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及其独特的美学理论,其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能力目标: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及相互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丰富、典型的各种风格的名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许多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绘画也不例外。以前我们就学习了一些关于中国画的知识,下面就让我们再一起欣赏几张中国画作品,请同学们欣赏,然后说一说这些作品在哪些方面给了你以美的愉悦?(课件展示作品)生:中国画色彩很艳丽;笔墨很有趣,很特别,形象不是很准确但很美等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师:同学们的看法很独特,其实大家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所产生的美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画的形式美》。二、探究新知1、接下来让我们去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首先让我们走进齐白石的《虾》。(课件展示齐白石的《虾》与生活中虾的照片。)提问:齐白石笔下的虾在形象上与现实生活中的虾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讨论并回答)生:生活中的虾腿很多,不是很美;艺术作品中的虾非常有趣,与生活中的虾相差很多。(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正像同学们所说生活中的虾虽然很真实但也很复杂,用写真的方法很难表现出来,我们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所以齐白石画中虾的形象更概括、简单、比现实生动。这就是中国画形式美的第一美——形象之美。师:欣赏了齐白石的大作后,接下来再让我们到中国画的色彩海洋中去畅游2、课件展示作品《万山红遍》、《樱桃》、何海霞的《青山绿水》。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欣赏作品并认真观察,想一想中国画的色彩美不美?美在哪里?(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生:色彩很鲜艳,很好看,与物体本身的颜色接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师:(补充说明)刚才同学说的不错,说出了中国画用色的一些特点,但不够准确。中国画的用色除工笔重彩外基本上用装饰性比较强的固有色,这一表现手法叫做“随类赋彩”,就是说随着物象本身的颜色赋予画面色彩。而有了色彩的点缀,画面就变得更加生动灵活。下面,咱们来看一看各种不同色彩表现的作品,感受一下中国画形式美的第二美——色彩之美。(课件出示各种不同色彩表现的作品)3、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国画多数用色简单,想一想,画中国画的工具是什么?生:毛笔、宣纸。(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师:对,一只毛笔、一张纸、一碟墨,如何表现出物象的生动形象呢?看看下面这幅作品。(课件出示齐白石的《鱼戏莲叶东》)这是一幅纯墨色作品,但无论是莲叶、莲花、莲蓬以及三条小鱼都十分灵动,你觉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生观察讨论并回答)生:墨色的浓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师:(总结)是的,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笔触的大小等来实现的,这就是中国画形式美的第三美——笔墨之美。4、小结中国画形式美的元素表现方式形象之美以形写神色彩之美随类附彩笔墨之美墨色、笔触的变化5、师:以上我们的欣赏学习侧重于中国画的内在形式美。而中国画的外在形式也有其独特的风格。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你都在哪些物件上看到过中国画?生:屏风、扇面、大厅悬挂…师:这就是中国画的形制,有立轴、手卷、册页、扇面等等。(边说边出示图片并讲解)立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