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所属学科:数学论文题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单位:攸县文化路小学姓名:何喜珠1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方法。所谓数学思考,就是指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呢?关键词:思维材料有效追问语言训练合作学习教了十多年的数学,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平时在课堂上讲过的同类型的题目学生为什么一到考试就做不出呢?“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成了我的心病。其实造就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思考。《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方法。所谓数学思考,就是指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呢?一、为学生提供思维材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思维的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缺少客体,那么是不可能进行有有效思维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根据数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维材料。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形象性的思维材料。对于一些不能用形象性的材料来展示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唤起学生的认知。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和直尺,运用滚动等方法测得每一个圆形纸片的周长。这样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的方式就可以形成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个表象,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们可以先提供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在这些2材料的基础上,.就能够为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打下基础,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二、课堂上进行有效追问在数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师运用的最为广泛的教学手段,追问是提问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思维出彩的地方,这时,教室就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通过有效的追问方式推进学生思考的进程。从而生成课堂的精彩。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在黑板上出了这样两道题:1某工厂去年用煤240吨,今年比去年节约3/8,今年用煤多少吨?2、某工厂去年用煤240吨,今年比去年节约3/8吨,今年用煤多少吨?我刚写完就有同学嚷嚷:“怎么出了两个一样的题目?”我问:“一样吗?”学生马上静下来了,说不相同。于是我追问:“有什么不相同呢?这两题的区别在哪儿?”有同学站起来说:“第一题是节约了去年的3/8,是指节约的占去年的3/8,而第二题是节约了3/8吨,3/8吨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其他同学听完后,都拿起笔开始做题了,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分率和具体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见,在课堂上有效的追问是推进学生思考进程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三、强化数学语言训练文化得以传播和绵延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语言交流,数学语言是一门特殊的语言,是“慎重的、有意义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语言”,是逻辑性,精确性抽象性很强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用语言阐述思维过程。达到不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学生对0.1727272是不是循环小数有争议。为了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我就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说出理由,一部3分学生认为它是循环小数,因为“72”是重复出现的;另一部分学生认为它不是循环小数,理由是它不属于“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学生在课堂上据理力争,最后持否定的同学说:“0、1727272不是循环小数,虽然‘72’是重复出现的,但不是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这个学生的话有力的说服了大家。学生经历了聆听,思维,口述,他们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