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让学生通过课前自己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分数的产生。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以及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单位“1”感受分数的意义。3、能用语言正确表述分数的意义,正确指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单位,并能正确地写出指定的分数。二、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建立单位“1”的概念。三、教学难点: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的区别。四、教具准备:长方形的纸、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分数的产生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课前老师布置了两个作业。1、是查找有关分数是怎样产生的资料。2、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谁查到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请你给大家讲一讲。3、生:举例4、老师也查到了有关分数产生的资料(电脑显示:分数起源于分,在原始社会,人们集体劳动要平均分配果实和猎物,逐渐有了分数的概念。以后在士地计算、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测量过程中,当所用的长度单位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就产生了一种新数——分数)生:读(二)理解分数的意义师:我们知道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那么谁在生活中找到分数了?生:我看到卖大饼的把1个大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师:你会写吗?(生板书师注意指导写法—、分母、分子)生:我过生日时妈妈给我卖的生是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1/8。师: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3/8生:数学练作业本,老师让我们叠8个格,半个西瓜1/2等等。(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大量感知。)师:请你们自己想办法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分,进一步强化平均分。(1)第三步由图形过渡到一个计量单位。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有一个物体、一个图形、老师也在生活中找到一些分数的例子。电脑显示:把一条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份,取了()份是它的几分之几?5教师板书:像上面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能常叫做单位“1”。师:除了我们说的这些物体,你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生:(一个班的学生、一批玩具、一盒粉笔等)师:在教室中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师: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对于单位“1”这个概念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师问:单位“1”与自然数1一样吗?自然数1就表示数量是一的物体,单位“1”不但表示数量为1的物体,还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2)从等分个体的单位“1”到等分群体的单位“1”(出示羽毛球图)把5羽毛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每份的一个羽毛球是羽毛球总数的1/5。师:幼儿园买来6量玩具车(出示玩具汽车图)请同学们帮助小朋友们手分一分。把6辆汽车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有()辆,是玩具总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知道所分的对象不仅仅是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一个整体。引导学生总结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板书)通过学生亲自分一分,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概念的教学不再感到枯燥,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情感的形成。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分数各部分的名称,那你们知道它们的含义吗?生:在分数里,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师:结合教学分子、分母的意义,说明每个分数含有几个若干分之一,引出分数单位。让学生理解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也不同: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它就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所有的分数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师:分数单位同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的区别?生:有些类似,但是又有区别。因为它是随着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像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那样是固定的。师:在同学们举的例子说出分数单位,(师板书)加深对分数单位的理解。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知识?还存在什么问题?(三)应用拓展1、看图写分数2、红绿卡判断对错3、游戏:看谁真正学会了这节课,书上88页第4题有6道题,我说开始你们就做,我说停你们就不做了。你不要直接告诉大家你完成了几道题用我们今天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