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注与忽略平衡一点——浅谈小学英语后进生的转化【摘要】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后进生的出现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面对后进生,教师往往是课上批评,课后留校,大量的抄写,大量的做题。这样的“关注”最后却成为压在后进生身上的大山,同学们歧视的目光,老师绝望的语言,使他们越发的恐惧,自卑,导致最后的逆反,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合理的关注,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忽略他们,使其能发自内心的努力,逐渐找回自信,取得进步。【关键词】后进生、关注、忽略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学习过程中,后进生的出现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大家竞相去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我看来,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由于受个性、兴趣、思维、智力水平等的因素影响,发展成为后进生的过程虽然各不相同,但这一过程大致可以描述成如下几种现象。一、从好奇到恐惧感当一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出现的时候,人们往往对之发生好奇而急于了解、观察。低年级学生第一次面对英语这种新语言项目,同样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普遍希望掌握这一新的语言,因而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但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增加,英语词汇量不断丰富,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一般到四年级的第二学期部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无法紧随教学步伐,面对众多的学习内容感到力不从心,无所适从,逐渐成为整个学习队伍中的落伍者。这些学生最后表现出无奈和彷徨,面对一次次考试的失败,对英语学习逐渐出现害怕、恐惧心理。二.从自信到自卑感通过对许多学生的观察发现,极大多数的学生在初次接触甚至尚未接触英语学科学习之前均有较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自信心是指一个人认为自己有力量、有能力承担和完成某些任务,实1现即定目标和理想的一种心理倾向,它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倾向性表明,即使后进生在自身形象形成前或后,潜意识中还是要求进步的,“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后进生从自信到自卑的心理发展过程,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恒心。当后进生的心理常处于一种压抑状态,自尊心受到伤害,致使自信心日益下降,自卑感随之产生。也就是说,如果由于品德表现、学习成绩长期处于低下,这些学生又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自尊心遭到伤害,感到在这个集体里比别人差一等,从而产生悲观的情绪,有的甚至放弃努力,自暴自弃,甘居下游。三.从乐于接受到逆反心理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每个学生在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参加一门新学科的考试,接触一位新的老师,起始阶段都有一种心理满足需求,希望出现新的奇迹,能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和肯定。因此,对每一种新事物、新知识充分显示其易接受性和乐于接受的倾向。但正如前面所述,当知识深度的加深,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考试压力的不断增大,少数后进生对英语的学习感觉无法承受的情况下,逐渐出现害怕考试,厌恶记忆枯燥乏味的单词、词组、句式结构,进而引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感情绪。面对后进生,教师往往是课上批评,课后留校,大量的抄写,大量的做题。这样的“关注”最后却成为压在后进生身上的大山,同学们歧视的目光,老师绝望的语言,压的他们越发的恐惧,自卑,导致最后的逆反,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合理的关注,适当的忽略,使其能发自内心的努力,逐渐找回自信,取得进步。一、怎样关注后进生,就像歪了的小草,我们只能精心地把他扶正,不能简单地用脚一踢。“一踢”,可能把他连根拔掉,成为枯草;“一扶”,则能慢慢生长而成为青枝绿叶,开花结果的新株。怎样“扶”呢?这个关注的尺度究竟是怎么样的呢?2(一)充满爱心,赢得信任。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冷漠是离心力,对后进生批评和处分只会使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后进生表面上逆来顺受,但内心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就像久旱的小苗,渴望得到甘露一样。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份真爱,就没有打不开的死锁。所以,我们必须对后进生倾注爱心,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