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入学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摘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必须有一个缓慢形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还会伴随着反复的阵痛。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只要我们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走向成功。“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只要儿童在起始阶段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份财富必将跟随着学生走进青春、走进社会、走进人生,使学生终身受益。【关键词】新入学儿童学习习惯培养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一个人受益终生。新入学时期是儿童学习生活的起始阶段,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所以,新入学儿童的学习习惯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教育的现状是家长们忙于生计,几乎没有照顾儿童的时间,更没有培养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可能,儿童家庭教育大多属于粗放式,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在新入学儿童中比较普遍地出现了不想学习、不认真上课、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习惯。新入学儿童的学习习惯该怎样培养呢?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学家巴金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好习惯的培养来自于一定的约束。经过学龄前教育,儿童已有了一定的约束和控制能力,但他们对学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形成真正自觉学习的习惯,更缺乏约束自身行为的能力。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坐不住”现象,比如上课做小动作、随意走动、乱说话、打呵欠、玩东西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儿童加强约束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要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根据新入学儿童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着重从课前准备、课堂学习、作业等方面对新入学儿童提出具体的要求,初步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准备是学习的必要前提。学生必须准备好本节课所需要的学习用品。上课铃响时,要迅速地、安静地走进教室,端正地坐在座位上,身体坐直、坐正,眼睛正视前方,等待上课。如果上课迟到了,进教室时要喊“报告”,待老师批准后方可进入教室。如果要方便或喝水的应该在课间完成,课堂上不能随意走动。课堂认真听讲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学生上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讲课,注意听老师的提问和别人的发言,做到举手发言,不举手不乱说话。课上能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认真进行表达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不懂就问。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表达要清楚。同时注意避免课堂上做小动作,与同学交头接耳等。及时作业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做作业时,要读懂题目要求,要读准确,认真弄清题意。答题时书写要字迹工整、书面整洁、格式规范。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确保准确,如果作业有错题时要及时更正。作为教师,只有在学生的具体学习行为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下去,才能真正把习惯抓成习惯。第1页1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进入小学后,儿童的活动内容有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以“玩”为主变为以“学”为主,这对孩子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教导孩子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良好的习惯不是短时期可以形成和巩固的,急于求成会适得其反。由于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习惯的养成比较困难,而且花费时间会很长。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提醒:下课时提醒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利用下课时间抓紧时间上厕所、写字时背要挺直,眼离书本要有一尺远、书写要工整……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从点滴抓起,不断地提醒、督促孩子,有意识地使儿童明确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肩负着努力学习的责任。表扬是好习惯。[2]马卡连柯说:我深信,所有孩子的心灵都是向往美好的东西的。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坏的,无道德的。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自觉学习。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要做好全面检查和重点指导,特别是督促检查。充分发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