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滨区第一中学教案年级班执课教师5执课时间:年月日课题《国宝——大熊猫》课时安排两课时第1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实(试)验课复习课实践课其他教学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3.关注大熊猫中的特殊群体,给这些熊猫更多关怀。教学重点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难点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课前准备充分预习课文教学环节一、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3遍,做到吐字清楚,读音准确。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嬉(xī)戏憨(hān)态可掬(jū)濒(bīn)危璀璨(cuǐcàn)栖(qī)息孤僻(pì)邛崃(qiónglái)浩瀚(hàohàn)分娩(miǎn)翌(yì)日繁衍(yǎn)3.选字组词,如果没把握,请查查工具书。最负________名(盛胜)古________(藉籍)________然自得(攸悠)________不经心(慢漫)茂________(密蜜)神态温________(训驯)4.解释下列词语。憨态:天真娇痴的神态。濒危:接近危险的境地。濒,临近,接近。嬉戏:欢快地玩耍。璀璨:光彩绚丽。温驯:温和顺服。恬静:安静,宁静,温柔,也有唯美的意思。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随便。乐不可支: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支,支撑。设计意图15.填空。⑴本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家和家,浙江温州人,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后开始从事科学普及读物的创作,21岁即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⑵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介绍了珍稀动物的特点和习性。结合全文内容,从课题来看,文章紧密围绕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说明,突现它的可爱及珍贵。6.阅读全文,理清全文结构。第一部分(1-7)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第二部分(8-15)介绍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处境。第三部分(16-17)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7.质疑。二、课堂助学1.《教我如何不想它》字词学习导入。今天,老师想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动物,但凡见过这个动物,你就会对它一见钟情,时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它”。它出生在人烟稀少、海拔三千的秦岭(nánlù),拒做“酒肉和尚”。它隐逸在云雾缭绕、烟波(浩瀚、浩繁)的山林间,成了“竹林隐士”。它喜爱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栖息、居住)场所。它喜爱独来独往,养成(孤僻、乖僻)的性情。它是计划生育的标兵,一般每胎(fenmiǎn)一仔。它是世上最负盛名的(bīnweī)物种。它是一颗(cuǐcàn)的东方明珠。啊!教我如何不想它!“它”是谁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叶永烈先生,与大熊猫来一次秋天里的约会。请同学们看到课文《国宝——大熊猫》。22.出示学习目标。3.交流预习成果。4.鉴宝。⑴问题情境:作者叶永烈把大熊猫称为“国宝”,他有什么依据吗?就请我们同学做一次民间鉴宝人,走进《鉴宝》系列节目之“魅力熊猫”,来共辨真伪,判断价值。要求:①仔细阅读课文,努力获取有关大熊猫的有效信息。②根据鉴定书上的条目,直接在书中划出相关的语句。③小组交流学案后派代表发言。宝物学名:猫熊宝物现用名:熊猫外号:獏宝物外在特征:可爱、俊俏、温驯宝物来历:我国四川、甘肃、陕西海拔2000-3500米的崇山峻岭鉴定结论:国宝鉴定依据:我国特有、最富盛名、数量稀少、活化石⑵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大熊猫?体现了大熊猫的什么特点?(句子画在课文中)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体现大熊猫的3作业设计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彩。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