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作者:张英辉教学内容分析本节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五节。主要内容有:认识生活中的摩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是最常见的力之一。滑动摩擦力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力的平衡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4.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知道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影响摩擦力因素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况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2.学会猜想与假设,认识控制变量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难点1.摩擦力的定义和方向2.设计探究摩擦力的实验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实验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木板,毛刷,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钩码,毛巾,玻璃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利用多媒体展示如视频小短片和小实验。第1页共6页教学设计小实验1:教师在讲台上用力推动课桌。(设计说明:用小短片和小实验目的是想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认识与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板书: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推进新课】一、滑动摩擦力当我们用力推桌子,桌子没动,这是有摩擦力。桌子和地面接触,当桌子运动时,产生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如果我们不再用力推它,桌子很快停下来。其原因是桌子受到了摩擦,这就是摩擦力。可见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小实验2:师生共同体验手在桌面上往前推时感受阻力等。小实验3:教师用一个毛刷向前拉动,刷毛在物体的接触面上指向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引导学生分别由小实验2和小实验3总结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设计说明:本环节通过由浅入深的两个实验,由学生亲自体会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同时在课件上展示出来。)一.滑动摩擦力教师提出生活中的摩擦不一定非要滑动时才能产生。小实验4:用不大的力推课桌没推动;将玻璃杯在讲台上滚动。教师引到学生除滑动摩擦外,摩擦还有静摩擦与滚动摩擦。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活动]让一力气大的男生和一力气小的女生拔一不锈钢管,毫无悬念男生赢;教师给男生这端涂上洗洁精再拔,结果女生赢。教师指导同学观察,男同学在第二次比赛中,为什么要用更大力握住钢管?根据活动中的体会,请同学们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二.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1.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今天能对滑动摩擦力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乙: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师:同学们今天提问的真好!其实摩擦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第2页共6页其产生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我们这节课只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2.猜想或假设。教师询问同学们的猜测是什么学生们思考片刻,可能回答: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间压力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与运动速度有关,与推力、拉力有关,与材料有关……(设计说明:对于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刻意去拓展。)教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那么你们作出的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