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孩子的需要”孩子由于能力所限,不善于用语言倾诉,老师要了解孩子、观察孩子,这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善于捕捉和发现教育时机,适时并适当地给予指导,又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恰当地指导和帮助,让孩子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的老师认为,除了家长,自己就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我还用专门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吗?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多少老师能懂?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难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的。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愿意向老师倾诉,有的孩子也愿意与老师交流,聪明的老师应该注意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会表达或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对孩子来说,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放松,因为无论是忧愁还是欢喜,都有人与他分担与他分享。积极倾听,不评价,不说教,让孩子毫无顾及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对孩子来说,有人听他讲就足够了。教师要理解孩子,首先应尊重孩子的感受,接受和认可孩子的情绪情感,而不是否认和拒绝。特别是对待孩子那些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要让他通过诉说宣泄出来,从而减轻其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有时当孩子发泄完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后,老师应抱抱他或拍拍他,这种安慰比你给他讲道理要好。积极地倾听,有时候还需要一定的策略。孩子由于语言发展的局限,不善于甚至不会主动通过语言与老师沟通,特别是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往往会思维混乱,词不达意。这时,需要老师稳定孩子的情绪,让他别着急。然后,通过询问的方法,帮助孩子把想说的问题具体化。比如,你可以插问:那是为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在哪儿?他怎么说的?还有别人吗?他怎么做的?后来呢?等等,这些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把想说的话表达清楚。家长和孩子交流时,多使用问号、逗号,少用句号和感叹号。交谈是沟通的重要途径,聪明的老师应懂得怎样让交谈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懂得自己在与孩子交谈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怎样通过交谈把握教育时机渗透教育思想。在孩子倾诉时,如果家长一言不发,目光斜视,孩子会认为老师根本没有关注他们,当孩子和你交谈时,家长应停下手中的工作,目光注视着孩子,边听边穿插一些语言:“是这么回事啊!”“你怎么想的?”“又怎么样了?“我知道了!”这样做,一是表示自己愿意听,二是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孩子在这种交谈中也得到了及时的反馈,知道交谈不是自顾自地说,而是要根据交谈双方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信息,以保证交谈的有效与成功。沟通的方法很多,每个老师都可以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出新的、有效的沟通方法,提高沟通的层次,使“倾听孩子,共同成长”达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