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枣核》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2009-03-29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二)体会文中包含深情的语言;(三)理解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巧设悬念的构思三、教学难点:思乡之情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四、教学设想(一)教学方法:指导阅读(二)学习方法:自学法、朗读法、讨论法(三)课型、课时:教读一课时(四)教具:投影仪五、活动内容及过程初一名师讲堂初二名师讲堂中考全科强化高一名师讲堂高二名师讲堂高考全科强化·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一)导语:课前前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师:中华民族是有着优秀传统的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以自己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也时时刻刻惦记着祖国,想念着故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萧乾写的《枣核》一文,看看客居美国的游子是怎样思念祖国,怀念家乡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用圈点法找出值得积累的字词或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3、课文中的哪句话能概括中心意思?(明确:文章的最后一节)(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师:刚才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来深入地探究文章的构思,体悟作者的感情。速读课文,思考:1、画出与枣核有关的句子,说说围绕枣核写了几件事?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明确: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议枣核)2、本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并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在美籍华人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第二表现在逐层设置悬念,最后通过枣核用途表现·语文教案下载·人教高中教案·人教选修教案·人教初中教案·苏教高中教案·苏教高中教案·苏教初中教案·语文版高中·语文版初中·粤教高中教案·粤教高中教案·鲁人高中教案·北师语文教案人物的爱国思乡之情。)3、旧时同窗还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明确:本文语言不加修饰,朴朴实实,却把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深切感人,体现在字里行间,主要有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4、设想若干年后,友人的故居成为一处对外人开放的旅游景点,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将如何向游人介绍呢?请准备好你的导游词吧!(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师:文章的内容、结构,所表达的感情,是用语言这个载体来承载的。因此,学习一篇文章还要品味它的语言。速读课文,找出能表现友人思乡之情的词语,体会其妙处所在。(明确:1、“再三”,表达出索取生枣核心情之急切,表现出思乡之心切。“生”,为了试种。2、“殷切”,表达心情的急切与真诚;“托”,表达对枣核的珍惜程度;“珍珠玛瑙”,通过比喻加深了贵重的程度。3、“几十里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遥远;“论公斤买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购置;“一块块亲手”,老同窗对此事的重视与认真。总之,表现了老同窗依恋故土的深情。……)(五)质疑。师: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被动的接受,还要有大胆的怀疑精神。你对课文有什么疑问吗?(六)联想与想象。师:见识了同学们的怀疑精神,再来看年你们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强的人创造力就愈强。1、你能用一句古诗来表现“游子的心境”吗?2、想象一下,友人同老伴儿月夜并肩坐在“北海”的长凳上,会讲些什么呢?(七)以读促写在本文中,爱国主义这一重大主题是寄托在枣核这一平凡的实物上的,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呢?(明确:重大的题材可以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去表现,也可以另辟蹊径,用小文章来反映,从而以小见大。比如上个星期写的纪念抗战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