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探究》个人课题研究方案襄垣县五阳矿小学王晓芳一、课题的提出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可见字词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是我们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识字教学不能够合理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而现在的素质教育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动教学的格局,向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运动发展。整体结构上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探求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会学习,掌握科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识字起步,实现提前读写,从中掌握识字方法,是低年级语文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而古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构建不是人类无意的和随意的行为,而是来自于生活,有一定理据的。它们虽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但大部分汉字仍可“视而见意”,有些汉字的字形表意功能虽不太明显,但只要仔细推敲,还是可以看出其字义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要抓住大部分汉字能够解析字义的特点,将识字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相信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基于以上的认识,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提出了“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探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一些具体操作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学习建构说:学生的能力、知识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形成的。它有两个基本观点构成:一是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二是人们在建构事物意义时,总是与以前的经验相结合。2、主体教育论:主体教育论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凡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强,学习效果就好,加之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而学生由于其自身年龄的关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4、学生思维特点。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就容易理解和记忆。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字理识字”就是抓住思维上的这个特点,把我们的生字进行剖析和组合,找到更有利于孩子理解和记忆的办法。5、遗忘规律: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不均衡,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识字教学的巩固还要充分运用遗忘规律,在新认识的生字尚未遗忘时就开始巩固练习,使新知识在大脑中的痕迹得到加深,建立起牢固的神经联系。三、研究的目标1、通过“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探究”,转变应试观念,切实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2、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3、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4、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5、通过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识字教学的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四、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研究的指导思想:本研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为指导,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通过“生活化”识字教学的研究,全面提高识字效率和学生识字能力。2、基本原则:(1)自主性原则。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