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的获取渠道思考建立素材积累库,通过分类、汇总、梳理等工作,使课程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不断的优化,有利于解决课堂素材不足、质量较差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积累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关注新闻,选取鲜活的时政资料。当今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90后们信息来源广泛,对当前社会热点兴趣浓厚,但学生往往局限在表面,理性认识不足。如果在课堂上将枯燥的书本知识与鲜活的时政素材结合,往往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运用书本知识分析时政,运用实证材料佐证书本知识,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提高学生的理想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比如利用利比亚战事分析国际关系,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分析税收固定性的相对性,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南京彭宇案分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等。2.关注生活热土,挖掘乡土素材。我们的学生主要来自阎良这块土地,从小到大生活于这块熟悉的土地,但是正因为熟视反而缺乏认识。教材内容与乡土结合使他们耳目一新,兴趣盎然,遂引起运用书本知识对当地思索的强烈愿望。比如运用阎良武屯的商鞅变法分析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分析社会中的诚信观念,运用阎良历史上明初山西移民迁入、清末山东人的来陕、解放前河南人沿陇海线的西进、解放后东北人来陕发展飞机产业、华阴人因三门峡水库的迁入等分析人口迁徙对文化的影响,华阴人因三门峡水库的迁入还可分析规律的不可违抗性,阎良非物质遗产关山蹩鼓分析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等等。3.关注学生生活,挖掘学生生活素材。学生生活实际指学生自身的兴趣和需要、生活情境和直接经验。只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传统政治教材的案例时效性比较差,很多内容远离学生现阶段的生活,使学生缺乏新鲜感难以信服,不利于唤醒其个体体验,难以激励学生的思维,大胆删减,贴近实际,选择让学生真正受到触动,能促进思考的素材,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活动。比如我在上《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一课时,我做了一个小调查:(1)你参加过那些文化体育活动?(2)你品尝过哪些美食?(3)你家里是什么电视?能收到多少电视频道?每一个小问题我与我小时候的情况相比较,不用多说,学生很自然得出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色彩斑斓,多种选择。4.广泛阅读,挖掘中外优秀文化优秀的中外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如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优秀诗词、寓言、成语、俗语、名言警句、歌曲等等。比如讲到主次矛盾可以用打蛇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等,讲到量变与质变使用到俄国寓言故事《杰米杨的汤》,讲到《一国两制》谈到台湾问题用到于右任老先生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讲到市场经济可以用《春天的故事》歌曲导入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印象深刻于右任老先生《病中吟》。当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我用一幅蓝灰色调的高山老树图做底色,以一曲哀婉的二胡独奏《病中吟》伴奏,我饱含深情又略带哽咽的缓缓吟出: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那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有学生因此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