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的思考湖南涟源市田心中学教导主任石齐峰一、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父母是子女的首任老师。调查表明:厌学学生的家庭教育大多存在严重问题。首先,家长意识淡薄,送子女读书积极性不高。我国落后地区的农民非常务实,他们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后。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自主择业,许多毕业生找“铁饭碗”工作难,找好工作更难,倘若南下打工,不读书与读书,差不了多少。其次,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落后,低下的农民纯收入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极不相称、他们认为送子女上高中、读大学花钱太多,三年高中近两万,四年大学五、六万,这笔巨大的开支对大部分农民来说是不堪承受的。第三,我国农村孩子的家长,为了养家糊口,50%以上“孔雀东南飞”,常年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孩子一般由年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子女读不读书,读多少书,他们想管也管不到了。第四,我国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与城市学生家长也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学生家长不但非常重视子女学习,对子女的培养不惜代价,而且首任老师的角色也当得好。农村学生家长则相形见绌,很多家长从不关心子女学习,即使有空在家,也以打牌娱乐为先,别说督促检查子女作业,甚至几年下来,自己孩子的班主任是谁都难得搞清。2.社会教育因素。在农村,有这么一种观念,学生缴了学费人了学校,一切事情是学校的事,学生厌学滋事全是学校和老师教育不得法。他们不懂得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教育相结合。在农村,社会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用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余生活的科普、文化、体育,艺术设施及健康娱乐设施全无,而与之有相反效应的游戏厅,网吧等却早已“上山下乡”。另外,社会上有些人不读书或书读得并不好甚至游手好闲,照常生活得好,这种现象也给本已惰性很强的厌学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3.学校因素。厌学学生的出现,学校理所当然难辞其咎,学校疏于管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设有落实到实处,既不能防患于未然,又不能一抓到底,致使厌学学生队伍不断扩大。目前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名义上也在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实际上仍在吃“大锅饭”。其原因是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条件如人事制度、办学经费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落聘人员不知向哪里去,奖励工资不知从哪里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每期只有小学生均10多元、初中生均20多元的可支配经费,倘若全无“乩收费”的话,维持学校正常运转都很困难,更谈不上有多余的钱来建立激励机制。当今时代,教育没有钱寸步难行,农村义务教育最缺的还是钱。4.教师因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待学生厌学得过且过,不想方设法抑制学生厌学,甚至放任自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教师工资偏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拿着国际标准的工资,十多年下来,也不过是六、七百元,福利奖金基本没有。同等学历,甚至同校同班毕业的教师拿着人家几分之一的工资,心理实难平衡,工作积极性,主动必自然很难调动起来。其次,教师的人身权利常受侵害也使他们心有余悸。大家知道,厌学学生多数有不良行为,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容易产生报复心理,个别家长也不能理解教师。学生、家长到学校闹事甚至侵犯教师人身权利的事例时有发生,而受到身心伤害的教师以往处于尴尬地位,于是,学生读不读书。就顺其自然了。二、应对策略1.要改变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经费体制,增加投入,为学校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条件。现行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经费体制是“以县为主”,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不发、企业少、地方税收人不敷出,县级财政发放人头工资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增加教育投入。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又要搞“一费制”,经济落后地区的办学经费应该由国家负担,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国家应该有了这个能力。除下拨教师国标工资外,地标工资、生均运转经费等国家通过审计后要全额下拨。否则,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还会加剧,农村义务教育这一块不会有什么起色。2.要加强学校与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