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市太平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科备课记录表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欧阳玉兰知识点解简易方程(一)分解①形如X+a=b方程的解法;②会检验方程的解;③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评价要求①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X+a=b方程。②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③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典型例题书本P57、58页的例题教材分析:利用上节课100+X=250这个例子让学生尝试找出X的值,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100+150=250-100=1.6+0.3=2.5-0.4=30+()=10015-()=51.3+()=4.34.6-()=4设计理念:通过简单的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唤起学生对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回忆,为求X的值打下基础。2、口答:什么是方程?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X+18X+18=38X+18>38设计理念:通过题组的呈现,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3、导入:你能求出X+18=38这个方程中X的值吗?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先来学习两个概念。二、新授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直接出示(1)、观察天平,能找到哪些信息?(天平的左边有…右边有…)(2)、能根据天平列出方程吗?(X+100=250)(3)、你能猜出X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引导学生说出: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并且把学生说的在课件中显示出来。)100+X=250100+X-100=250-100X=150(4)、小结:当X=150时,X+100=250这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我们就说: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学生打开书本进行标识并且齐读一次)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让学生列出方程,并用已有知识想出X是多少,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能正确运用就行了。(5)、完成做一做(口答)X=3是方程5X=15的解吗?①是②不是X=2是方程5X=15的解吗?①是②不是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以及什么叫做解方程,那么究竟解方程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呢?2、解简易方程。(书本P58页例1)直接出示(1)、根据图意列出方程。(2)、课件演示,明确算理(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过程进行板书,并提醒格式。(4)、演示验算的方法。设计意图:就书写习惯来说,有必要一开始就强化必要的书写规范。老师规范的板书,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5)、完成解方程X–3=9,指名板演,集体纠正。(6)、师生小结解方程的方法:我们在解方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自主尝试、课件演示、对比转化、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概括能力。例题起点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例题生长点①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X+a=b方程;②检验方程的解常考题型2、解方程3+X=5.4X-6=7.6训练题组题组训练方式及反馈形式功能一、基础练习(第一关)1、填空使方程左右两边()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2、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数字。(1)X+8=20解:X+8-8=20-()X=()(2)X-12=48解:X-12○()=48○12X=()二、对应练习(第二关)1、我是小老师(1)10+X=50解:10+X+10=50+10指名口答,集体纠正,星级评价。通过简单的填空题,帮助学生熟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并且初步学会解方程的算理。X=60(2)X-2=1.5解:X-2+2=1.5+2X=172、把方程与它的解连起来6+X=18X=1.5X+0.5=2X=12X-18=10X=8.5X-1.5=7X=28三、综合练习1、我会解下列方程X-2=15X+3.2=4.62、根据图意列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并验算。4元四、拓展练习张老师的电话号码是一个有趣的八位数(如下图),m,a,b是其中三个数字,并且任意相邻的三个数字的和都是20。那么张老师的电话号码是。m695ab56让学生做小老师,把错误的地方用红笔圈起来,并在旁边改正,集体纠正。(投影显示)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评价,集体纠正(课件显示)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