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文化大革命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利用的,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一、文革爆发文革爆发的原因: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开始的标志: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做出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了中央文革小组(指挥机构)。修正主义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篡改、否定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首先必须声明:修正主义是一个用来指责别人思想的词汇,任何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修正主义,就像中国说苏联是修正主义、阿尔巴尼亚说中国是修正主义一样。产生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其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逐步形成起来的工人贵族阶层以及补充到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实际上不受中共中央政治局约束。二、全面内乱“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首先在青少年中发起了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6月出现于北京。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认为他们的行动说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同时要求他们“注意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从此,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红卫兵高呼“造反有理”的口号,造所谓“牛鬼蛇神”的反,揪斗所谓“走资派”,搞乱了地方党委,并造成群众之间派别纠葛和纷争。红卫兵在1966年8月以后进行了大串联。毛泽东支持他们的串联活动。从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先后8次在北京接见全国各地来京的1300万师生和红卫兵。全国停课、停产串联的人数以千万计。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肯定了全国性的大串联。1967年8月,毛泽东号召“就地闹革命”,串联活动才基本上结束。红卫兵运动对全国“文化大革命”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造成全国动乱的重要因素33页答案说明了以宪法为代表的民主法治遭到了严重的催残。三、“二月逆流”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叶剑英等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提出批评。四、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林彪集团由林彪、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林立果等组成。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与江青反革命集团相互勾结,进行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妄图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他们企图抢班夺权的阴谋被揭露后,又制订了反革命武装政变计划《“571工程”纪要》五、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革的结束邓小平三起三落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邓小平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江青1915年生于山东诸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被捕脱离组织。抗战爆发后,江青到达延安,后与毛泽东结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她任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解放军文革小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