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分析普集街小学曹建涛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最近几年来,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开展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和目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人才为目的。主要包括:(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快节奏和激烈竟争,生活日新月异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小学生生活的环境急剧变化,他们承受着父辈没有过的心理压力,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对事情满不在乎。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粒糖或别的一点奖励就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现在,物质丰裕,家长非常宠爱孩子,对孩子物质上的要求是有求必应,要什么买什么,有的孩子手上的零花钱成百上千的,学生对表扬、鼓励也习以为常、无所谓了,对什么事情都满不在乎了。二是隔代抚养。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许多小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将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形成了“留守学生”。祖辈疼爱第三代,他们只注重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恰恰是这些生活的照顾让孩子们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甚至让孩子出现心理、行为上的问题。经常进出“四室一厅”、夜不归宿、作业不完成的学生,大多数是这些留守的孩子。三是家庭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特别高,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了99分还要受罚。休息时间全在各类补习班中,孩子没有任何自由。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孩子一出门好象是小鸟飞出了樊笼,到了学校就放纵、任性。四是独生子女的自私、任性。独生子女说成是“中国的小皇帝”一点不为过,他们在家没有玩伴、缺少交往活动,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没有合作的意识和精神。表现欲望有特别的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但是老师如果没有请他回答问题,就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有得甚至闹得无法上课,形成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在实践中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我认为在实践工作要做到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其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小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