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黄河颂》导学案【晨读在线】l、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6、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7、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8、跳进黄河也洗不清。9、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10、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11、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12、九曲黄河十八湾。【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充满感情地朗诵本诗;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奋进的伟大精神;【学习重点】1、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充满感情地朗诵本诗;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奋进的伟大精神;【学习难点】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奋进的伟大精神;【课时安排】一课时【资料助读】1、走进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求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2、《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自主学习】(一)了解背景。同桌交流:我所了解的光未然和《黄河大合唱》。(可在课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识记字词。初读诗歌,自主完成下面的内容。(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高山之巅()惊涛澎湃()万丈狂澜()浊流宛转()()屏障()哺育()体魄()滋长()(2)理解并积累下列词语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体魄滋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评价概括。用一个句子来评价该诗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一、读一读(一)一读:读通诗义。自由通读这首诗,初步感受本诗磅礴的气势。(二)二读:读好停顿、重音。提示:朗读时注意把握停顿和重音,力争读出黄河滚滚奔腾的气势,力争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1、读好停顿。①一般停顿。诗节间要有稍长停顿,次之是句节间的短暂停顿。②句断意连。这是用气上的技巧,也是个别句子间的表意要求。就是说诵读中两个句子虽然断了,但读时却要读出意义的照应。③领起字拖音如:因为诗人站在高山之巅看黄河,这“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是“望”统领的内容,所以“望黄河滚滚”中的“望”字读的时候应该把声音拉长一点。④重点句。如:“啊,长江!啊,长江!”两句反复,要读出不同,后句要比前句读得更舒缓,更深沉。或者读得更高亢。(允许不同的读法)2、读好重音。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