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复述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2.你能围绕课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有时直接指向课文叙述的内容,这时,我们就可以围绕着课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品文感悟1.走近古寺过渡: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打开书本,默读课文的第一至第四小节,找找原因。出示: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A.天色已晚: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B.地处荒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C.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是不是一路上没有客店?一心赶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理解“察访”:观察访问,通过观察或像当地百姓、药农请教,认识药材的品性,这就叫——察访药材。多走一段路,或许就能多发现一种药材。所以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D.齐读这段话2.走进古寺过渡:到哪里住宿呢?就这儿吧!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A.谁来读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思考,文中那个词语写出了古寺的特点。B.哪个词——破败(什么叫破败?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说明好久没有人来打扫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断垣残壁”,倒塌,残缺的墙壁,这儿缺了一块墙,那儿塌了一个角,可能连山风都难以遮挡,读好这个词语。“长满青苔”,什么地方会长青苔?古寺在树丛中,阴暗潮湿,长年累月,便长满了青苔。“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我们经常说:“墙角上挂着一个蜘蛛网,这里为什么用‘蒙’呢?蒙着的不是一层、两层,而是——厚厚的蜘蛛网,一座废弃的古寺。就是这样一座古寺,无处不显其破败,抓住关键词,融入自己的体会,一起读读这段话。C.这样的一座古寺,你愿意住下来吗?李时珍怎么说?出示: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指名读。师评:李时珍没有丝毫的犹豫,李时珍想都没想就做了决定)D.赶了一天的路,就住在这样的古寺,我情不自禁地想说一个字,知道什么字吗?(板书:苦3.寺中识苦过渡:这一夜,李时珍和庞宪师徒俩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5——12小节。交流:生火烧水啃干粮记载寻访所得(1)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2)一个“啃”字,说明了什么?(干粮很硬,只能和着水才能下咽。)再次理解“饥餐渴饮”(3)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纸砚,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工作的环境是那样的艰苦)“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接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A.省略号,你看出了李时珍在干什么呢?B.当李时珍感到疑惑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呢?(端详是什么意思?当肉眼无法判断的时候,李时珍干脆——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当然懂。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这两种草药?李时珍不仅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李时珍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过许多种草药。从他的这些举动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李时珍?)(4)小结:李时珍和庞宪师徒俩住古寺,啃干粮,饮泉水,品草药,这些让我们想到的还是那个字——(苦),生活苦,工作也苦。李时珍为什么要吃这样的苦呢?让我们来听一下师徒俩的对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