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学课堂教学综合化浅谈VIP免费

数学课堂教学综合化浅谈_第1页
1/4
数学课堂教学综合化浅谈_第2页
2/4
数学课堂教学综合化浅谈_第3页
3/4
数学课堂教学综合化浅谈江苏省丹徒区实验小学:唐立颖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课程综合化,这不仅需要课程内容的综合,更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所以学科课堂教学是呈现学科综合化的重要阵地。数学课堂教学综合化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形成不同学科间的优势互补,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一、与语文互补,丰富血肉,让数学学习更加多样。数学与语文作为基础教学小学阶段的两门重要学科,由于旧课程过分地强调学科教学专业化,致使专任教师对其它学科涉猎极少,造成这两门“门当户对”学科因人为因素而逐渐孤立。事实上,语数学科是相辅相成的。就拿数学中的应用题来说,学生要理解题意,就需要一定的语文能力;反过来,应用题精炼的文字、条理的叙述、灵活的语序对学生语言文字的锤炼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许多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同样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譬如“读”法。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读”,数学阅读同样重要。先通读再精读是语文阅读的基本方法,这也适用于数学阅读。数学阅读的“通读”也要求学生先一字一句地读,从整体上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精读”重在理解,虽不要求读出感情,但对相关内容同样需要弄清各自意义,然后联系起来理解体会。像《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学生初读时要知道教材主要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找出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等知识点;精读时再联系实际理解比例的意义和通过计算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阅读的方法后,许多知识学生都可以自学。对重要句段的理解也可以采用类似语文“句子分析”的方法,如“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句话,需要学生先抓住“完全相同”这个关键词,再通过与已学“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等知识的比较后才能真正理解意思。又如“说”法。笔者曾在读书时代死记硬背了不少“名词解释”,这是那个年代追求的“理解的统一”。今天的语文课上已见不到如此“整齐划一”的名词解释了,更多的则是“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生活”、“联系意思相近的词句”等来理解可谓各有各的说法。然而数学的“说理”恰恰处于“说相同话做相同事”阶段。像“265+99=265+100-1=364”这一简便计算题,许多老师为了追求“会做会说”的境界,几乎要求每个学生都这样说理:把99看成100,多加了1,所以要减去1,且不允许增、减一个字。这种机械化地展示思维过程的做法,极大地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学习的创造性,我们何不向语文“讨”些“说法”呢?再如“写”法。许多语文公开课最后都安排一个精彩的“小练笔”,总让人意犹未尽;而数学课多在老套的“你学会了什么”之类中草草收场。数学课上何不也来个“小练笔”呢?笔者经常在数学课末安排“学后反思”,要求学生在“反思本”上把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等的反思记录下来,定期交流、反馈,使学生对原有学习经历重新认识,从而提升为学习经验。这样学生养成了及时总结学习得失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写作兴趣和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写些数学小日记、数学小论文,做一个“研究型”的学生,又何尝不可!二、与艺术交融,注入活力,让数学学习更加愉悦。许多教师都曾因为数学课堂缺少“声、色”而烦恼,也曾羡慕艺术课上“唱唱、跳跳、画画”的丰富多彩。学科课程综合化的重要理念有如“入夜春风”,让人豁然“又一村”。在一次一年级课改活动中,一位新上岗的年轻女教师在教学《统计》一课时,创设了如下鲜活的情境,让所有的孩子快乐地学了一回:上课了,老师推着蛋糕走到班级中央,微笑着说:“今天是大象的生日,我们一起为大象庆祝生日好吗?”全体师生围着蛋糕唱起生日快乐歌,有的小朋友还边唱边跳,不亦乐乎。而后,老师顺理成章地将其它客人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小猴、小猪和小狗……统计客人、统计礼物的活动悄然展开。随后,老师又用亲切的语言问小朋友:“你们为大象准备了什么礼物呀!”有的说想唱一首歌,有的说要送一张贺卡(要自己画的),有的说得为大象跳支舞……老师还真的让几位同学表演唱歌、跳舞和画画。展示完后又问:“你觉得送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数学课堂教学综合化浅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