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想象力。2、语言积累少,觉得无内容可写。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4、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他们的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三、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写作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这就等于为日后的写作做好了铺垫,这就能够让他们在写作中,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学生从课文优美的语言表达中已感受到颐和园景色的美丽,也从中学习了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这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写作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出真情实感。比如: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大型的校内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四、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短时间内,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印象很深,如果这时老师能及时给予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会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作文,或轮流交换互阅作文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学生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五、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为我们指引出作文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