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淇县“四让五步教学法”导学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七幼时记趣我的课堂我做主2淇县“四让五步教学法”导学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第二课时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2、掌握想象和联想的写作手法。重难点1、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理解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2、掌握想象和联想的写作手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为”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为下面的“为”选择正确解释。(1)项为之强()(2)以丛草为林()(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4)凹者为壑()A.做B.当作C.认为D.因为E.被F.是2.“其”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为下面的“其”选择正确解释。(1)神游其中()(2)使其冲烟飞鸣()(3)常蹲其身()(4)必细察其纹理()A.第三人称代词B.自己的C.这、那D.连词3.下列各句是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追记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B.课文第二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C.课文第三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这里不仅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还显示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D.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鹤唳云端”的“唳”字,仿佛使人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二、合作探究1.体会下面名句的妙处。①物外之趣②以草丛为邻,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中国^&教育*出%#版网]3淇县“四让五步教学法”导学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课堂我做主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来%#^源*@:中教网]中国教育@出~^版*&网]2.作者对事物的描写观察细致,想象奇特,请举例说明。教网#@^]三、展示点拨1.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童心童趣?2、“观文如鹤”这种现象能存在吗?应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四、达标检测1、阅读理解。读:“于土墙凹凸处,········驱之别院。”(1)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哪两件事?①②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①凹者为壑()②观之正浓()③方出神()④驱之别院()3、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①常蹲其身()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③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④鞭数十,驱之别院()[.com]4、翻译下列句子。①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③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5、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藐小微物之中充满童真童趣。你的童年有过哪些类似的童真童趣,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来源%&^@:中#教网6、4淇县“四让五步教学法”导学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课堂我做主7、]五、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