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和评价的现状及思考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学生厌烦怕做,教师也疲于应付。当前的小学生语文作业体系存在着许多与新课标精神背道而驰的问题,它的滞后会使语文教学新课改无法彻底地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作业量过重,作业没有情趣。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抄写生字新词,查查字典,抄抄解释,课后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诸如此类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耗干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和纯真的情怀,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2)作业内容中知识巩固题多,应用实践题少。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动手作业更少。有些题目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全靠死记硬背。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学生很少能通过作业练习真正获得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没有后劲。(3)作业现成内容多,教师自编内容少。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与学生真正喜爱的作业不完全相同。多数教师布置作业时,或是抄写第几课生字、词语,或是翻开配套的练习册,选择其中的几题或全选,然后往黑板上一写就完事大吉,几乎没有亲手设计练习的习惯。久而久之,教师也干脆布置一些简单、易改的,只要勾勾划划就能改完的作业。而这些被教师们称为可以落实“双基”的作业,往往就是学生们最为厌烦的机械作业,一点点的学习兴趣,就这样不断地被这些练习打磨得无影无踪。(4)作业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从作业本检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评价,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诸如“优”、“良”、“中”、“需努力”之类。有些作业虽然写了评语,但多数评语纯粹是普通话,丝毫没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评价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不仁了。以上四个问题中,前三个是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弊端,而第四个问题则是作业评价方面存在的弊端。因此,要想彻底地改变当前小学语文作业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作业设计和作业评价这两个层面切入。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应该尝试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时,渗透“五性”,最终达到“一个结合”。●开放性: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B、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C、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D、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这样做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创新性:现阶段,对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当然,重现式的语文作业设计仍然是需要的,因为它反映了语文学习的一方面的规律,有助于语言材料的记忆、积累。但是更多地应当设计创新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时代的要求,对进一步提高语文作业的训练功能有百利而无一害。●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展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作业评价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由水平上的发展。”●人文性:教师平常教学,表面上面对的是教材、课本、学生、作业,其实,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