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安龙一中刘光书•一、《盘江奇葩——安龙》编辑缘起•“申示”佐证资料安龙一中“申示”运动场开工典礼县领导为“申示”运动场工程奠基一中校园一角•一中办学特色:“传接历史文明、勤学务实育才”校本教材厚重的历史文化•编辑图书的经过•1、内容简介:•《盘江奇葩——安龙》是介绍安龙县县情的乡土教材。以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宣介安龙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族文化、乡村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凸现安龙的自然与人文特征、非物质文化特征,反映安龙历史变迁、空间变化与空间联系,以及发展趋向,突出安龙地域个性,贴近生活,体现时代气息。通过学习,建立和安龙文化及乡村普通百姓、父老乡亲的精神血缘联系,激发爱乡情怀。•第一章南明古都,名耀古今•内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以及历史(行政区、自然环境)变迁、南明历史文化查考等内容。•第二章:红色旅游雄杰流芳•重点介绍红军长征过安龙的史实,宣介王囊仙、王宪章等历史人物故事。•第三章重教尚学,传承历史文明•内容包括安龙历史文化沿革,张之洞与安龙文化、现当代文化教育发展概述。•第四章山灵水秀洞奇人文景观厚重•介绍安龙招堤、十八学士、永历行宫、十六个乡镇景点介绍。•第五章非物质文化彰显民族活力•介绍安龙布依、苗族等民族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突出苗族板凳舞、毛杉树歌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六章熠熠生辉的安龙经济•内容包括三大产业(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交通网络)昌宏化工、金宏等工业发展概况。•2、编写思路•(1)成立编写委员会•顾问:周玉仁龙渊左秋芳杨春刘玉川陈翰辉•编委:黄显碧杨荣方刘振广吉平高明贵•主编:赵煦刘光书•撰稿:姜庆华李仕敏唐代国张方松杨永龙韦忠才肖璐•唐代国负责编写第一章,杨清友负责编写第二章,杨永龙负责编写第三章,姜庆华、肖璐负责编写第四章,李仕敏负责编写第五章,张方松负责编写第六章,韦忠才负责编写第七章,刘光书总纂全书内容,完善书稿。•(2)、2007年7月30日前向贵州教育出版社申报选题计划;•(3)、撰稿时间:2007年8月-10月•(4)、稿件送出版社初审:2007年11月•(5)、图书采编/设计/印刷2007年12月-2008年3月.•3、图书发行和推广–2008年3月,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发行部出版发行;–2008年3月下旬,举行《盘江奇葩——安龙》成书首发式;–2008年4月,《盘江奇葩——安龙》进入课堂。•4、图书规格、印张、定价与印数•开本:230mm145mm1/32,ⅹ印张:8,彩插:6页,定价:11.5元,印数:50000册。•5、署名方式:封面、书名页、版权页署赵煦、刘光书,编委会名单印在环衬的左面(右面是书名页)。照片摄影者的姓名统一在编委会名单之下列出摄影者姓名。•6、经费预算•(11.5元*5000册)*0.65折=34500元.•乡土课程利用策略•1、本土文化进课堂乡土课程进课堂•2、延伸教材,开展“爱我安龙”主题实践活动“爱我安龙”主题实践活动县电视台对“安龙一中乡土课程”进行采访报道•3、课程的评价。•(1)、评价的原则•参与性原则•综合性原则:•(2)、评价的要素•可量化要素:学生访问式调查登记表、调查报告、课程图片资料、乡土课程测试成绩及学习心得、体会等。•非量化要素:活动中的积极态度、合作精神、谈访技巧等。•4.开展乡土文化课题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小学校园文化研究”子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研究。课题登记号:0705001•“百题”调研课题:“安龙一中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全国中语会课题:“大语文实验与研究”•拟申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安龙县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开发主要成果:•《盘江奇葩——安龙》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3月;•论文《安龙县乡土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刊发在《贵州教育》2010年18期•《十一童文惊四座半山亭名播四方——晚清重臣张之洞〈半山亭记〉赏析》刊发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名作欣赏》2010年9月中旬第334期。•望各位领导、同行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