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教学目标:1.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底面的观察,及摸一摸、画一画等体验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在现实有趣的学习情境中,经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提高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3、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纸张,钉子板,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若干。预习作业:1.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2.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学过程:一、学情调查1.通过预习,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2.说一说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些内容?【设计意图:通过调查,可以掌握学生预习的效果如何,在下面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教学,使课堂更有效,学生会的不教,要教不懂的。】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一)搭一搭(1)看一看,搭的是什么?(2)仔细观察,用到了哪些积木,你能把这些积木按形状分一分吗?分完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种形状的名称。(三棱柱不要求说出名称,只要能区分开来就行)小结:这些积木按形状可以分成四类。【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是一种直观的认识,是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基础的感知并形成初步表象的过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学生而言,正确地区分“体”与“面”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一些物体的形状,既唤醒已有的认知经验,又为学生感受“体”与“面”的联系提供素材。】学习引导(二)摸一摸,画一画1.引导:你们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木中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跟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积木,摸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主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2.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先在小组内议一议,用什么方法画下这些面,再分工画一画。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联系还缺乏感知。“摸一摸”的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体”转移到了“面”,“画一画”的活动则经历了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初步体验“体”与“面”的联系。】三、展示交流1.请同学在小组内展示你所画的图形,说一说它们的形状特征。(长方形是长长的、平平的;正方形是方方的、平平的;圆是圆圆的、平平的。)2.请每组派代表展示每组的成果,说一说收获了什么?(学生从中分类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能对号入座说出它们的名称。)3.谈话:请同学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把它们的几个面画出来,从中看看有什么发现?在组内交流。(长方体可以画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正方体画的六个面都是相同的,并且都是正方形)4.谈话:在我们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谈话: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第17页,看“试一试”,你们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的吗?5.在组内展示预习完成的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以及提出问题,是否能围出一个圆?【设计意图:⑴这三种图形,学生早已认识,只是缺乏系统性的总结,以及用数学的眼光学习,在展示交流中,让学生自己在组内说一说,从而让学生之间可以补短,互相学习。⑵通过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辨认,并从生活中找这三种图形,帮助学生进一步识别长方形、正方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