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不是你教会的,差学生你也教不会(2015-06-3011:05:56)转载▼标签:生源大战清华北大重点中学钟曲线智商分类:教育错杂弹最近热火的新闻莫过于清华与北大的招生骂战。作为高校江湖两大超级门派,清华和北大各使出了武林“奇门怪招”抢夺高分考生,你一声“看镖”,“嗖”的一只飞镖,擦耳飞去;他一声“中了”,“刷”一支冷箭,当胸射来。这类暗器比拼似乎不过瘾,居然在微博上掀起了骂战,骂逢对手,詈遇良才,互指对方砸钱抢自己的新生。骂架本是女人的艺术,男人擅长的是打架,不知北大清华的招生组是否都委派巾帼英雄前往对方门口叫阵。一山不容二“虎”,利益逼人。江湖两大高手骂架,斯文扫地,终于逼出了武林盟主出面。昨晚,教育部首次就此事做出官方回应,称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维护高校招生工作秩序,明确规定高校“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学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盟主板着面孔说得义正词严,官腔打得点水不漏。其实,试看今日之寰中,哪家学校不为抢夺生源而明争暗斗,重点高中尤甚。任谁都明白,得高分者得天下,用老百姓的话说,有好苗苗不愁长。这几日网上流传着某校某班考了600分往上者几十名,北大清华几十名等,也无非是你掐得尖子生多而已,难道是哪个校长、哪名教师真有点铁成金的妙方不成。哈佛有两个教授在1994年出版了一本关于智商研究的名著《钟曲线:美国生活中的智商和阶级结构》。该书有几个重要结论:第一,智商是天生的;第二,智商和经济背景社会阶层没有关系;第三,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任何提高智商的办法。教育固然可以开发既有智商中所蕴涵的潜能,比如把一个聪明的穷孩子培养成诺贝尔奖得主,但没有证据表明教育可以提高智商。第四,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一直是固定的。因为智商是天生的,因为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是固定的,所以,每一年龄段的学生中的优秀生都是固定的,谁招回了这些尖子生,谁就会在教育教学中遥遥领先,谁就有了可以向别人介绍“先进教育理念”的资本。其实都是扯淡。包括北大清华这些名校,也在展开争夺生源大战,不管是自主招生也好,联合招生也罢,还是指定推荐学校,无非是要招尖子生嘛!没有证据表明教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商。这也是现在到处是争夺“生源”而不是争夺“师源”之原因。故而,教师的作用其实是很小的。为什么?因为“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任何提高智商的办法”。尖子生几乎不是教出来的,是生出来的。状元状元,那是“撞”上去的,有些重点学校的老师自诩教出多少清华北大的学生,这是人类所有自作聪明里面最愚蠢的一种自作聪明。就像北京西直门有个卖冰棍的老太太,成天嚷嚷对北京贡献大啦:我要不在这儿卖冰棍,北京指不定要渴死多少人哪!好教师的作用也仅仅是“开发学生既有智商中所蕴涵的潜能”。很多东西不是老师能教懂的。据说当年有位俄罗斯量子物理学家讲完课,一位学生过来抱怨说:“教授,我怎么还是搞不懂!”教授不动声色地说:“量子物理学不是谁都能弄懂的。”作为教师,在学校里见过许多学生,很努力很认真也下了很大很大的功夫,数学就是不行。这没办法,你的智商不足以弄懂高中数学。学生学不懂数学,转而学习文科,似乎觉得文科的东西好对付。学语文、历史等,也能囫囵吞枣跟着读书考试,但许多同学仍然是似懂非懂,只是靠着死记硬背来过关,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掌握了学科的精髓,考试时还是不行。越是优秀的学生,其感兴趣的东西就越“抽象”,越“无用”,越喜欢学习道理。智商不高的学生,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读书不是为了弄清道理,而是为了实用。今年4月份,我去晋城凤鸣中学做高考复习专题报告。报告完回到休息室,与卢主任、马老师正交谈,一位听讲的学生风风火火进来与我说:老师,你讲的道理很好,但我们现在是高三,我们不是要明白道理,而是要看看有什么具体方法,捷径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在最后这两个月内快速提高几分。我也不动声色地告诉他,上帝没给我们准备好这种方法。这类学生在学习语文、历史等文科的学习中,基本上没有问题意识,而且对任何问题都没兴趣,他们不希望弄懂什么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