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梁丽花[教材分析]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景观。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由远及近地观察长城,并由此产生联想。[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图文结合,了解长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古人修筑长城的艰辛。[教学难点]理解长城的特点与古人修筑长城所包含的智慧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长城风光图,学生欣赏,谈感受。2、课文中也有一句赞叹长城的话,你能找出来吗?引导提出研读专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二、问题导读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请你细读课文,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再仔细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三、品读感悟1、研读“远看”,体会长城特点:⑴指名读句子,谈体会。⑵顺学而导,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长城的长。①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一万三千多里”举例(就是如果把这条长龙上的条石砌成宽一米、高五米的城墙可以绕地球一周。二十多年前,一位年轻人徒步走完长城,足足用了508天。)②用形象观察法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先观察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联系资料:当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之后,美国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回忆说:从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两座建筑:一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座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那么距离那么远,还能看见说明长城怎么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雄伟、壮观)。⑶指导感情朗读:多么长、多么气魄雄伟的长城啊!你能用朗读把长城的雄伟气魄表现出来吗?⑷小结过渡:这样长,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其他国家有吗?所以作者这样赞美长城:2、略读“近看”,体会长城特点:⑴指名读句子,谈体会。⑵出示长城近景图,让学生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⑶补充资料:嘉峪关长城的城墙是用黄土和糯米汁修筑的,修完后还要用射箭的方法来检验,箭射到墙上落地才算合格,如果射进墙面就要返工。⑷小结:这么高大坚固的工程,让人不禁为其壮观震撼;这么巧妙的设计,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怎能不让人惊叹!3、“单看”条石,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⑴指名读句子,谈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紧紧围绕数量多、重量大、设备差、山势陡来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⑵补充资料:孟姜女哭长城⑶比较句子,体会“多少……才”蕴含的情味。a.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b.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多看”其它,联系一二自然段及课外积累,深入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⑴过渡:刚才,我们只看了条石就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容易,如果我们再联系1、2自然段,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⑵生读书、汇报:①高大坚固、十分平整、设计巧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②从长逾万里、崇山峻岭体会到工程浩大,艰难5、小结: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师:长城长逾万里,气魄雄伟,所以在世界历史上──师:长城高大坚固,永远屹立,所以在世界历史上──师:长城设计巧妙,令人叹服,所以在世界历史上──四、总结学法:同学们,我们这样前后联系、课内外结合阅读思考,深刻地体会到长城的气魄雄伟与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血汗和智慧。这是阅读课文的好方法,大家今后注意运用这个读书方法。五、拓展延伸1、课外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2、至2010年8月,中国已有40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5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3项。有兴趣你可以继续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