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教学形式实验探究教师刘洋单位沈阳市法库县东湖一中课题名称10.1浮力学情分析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浮力的大小怎样计量;2.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的产生;2.通过交流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将乒乓球放置于盛有水的大量筒中,观察现象回答问题。播放课件:展示讨论问题并得出结论。提出设问: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如何,是什么力量乒乓球静止在水面?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物体受浮力的图片,包括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两种情况,并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语言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受到的这个向上的力——浮力。浮力是指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教学过程:(一)浮力教师点拨: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学生总结:根据物体的受力分析,归纳出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播放课件:漂浮的物体受浮力的图片,展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提出问题:漂浮的物体受浮力,浸没的物体受浮力吗?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演示实验:称重法测浮力。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出的重力G。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的拉力F。归纳总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大显身手:浮力相关练习。(二)浮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回忆: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及求解压力的办法。播放课件:展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P50图10.1-3)。教师点拨:1.物体在液体中时各个表面的压力情况。2.比较相对表面的压力大小关系,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播放课件:浮力产生原因的推导演变。归纳总结: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大显身手:浮力相关练习。(三)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学生讨论:对于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教师点拨: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选择3个因素进行讨论,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播放课件:展示实验仪器、实验方法。教师演示: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将物体浸在液体中时的浮力F1,加大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测量此时的浮力F2,比较两次的实验结果。播放课件:重现实验过程,展示实验图片。学生归纳: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教师演示: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将物体浸在液体中1/2体积时,测出此时的浮力F1,增加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测量此时浮力F2,比较两次的实验结果。播放课件:重现实验过程,展示实验图片。学生归纳: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教师演示: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将鸡蛋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鸡蛋的状态;向烧杯中加盐,增大液体的密度,观察鸡蛋的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播放课件:重现实验过程,展示实验图片。学生归纳: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小结归纳: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与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浮力: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浮力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中的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大显身手: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的练习。板书设计课后作业书后练习题1.2.3.4.5。自我评价这节课我让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的演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