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身心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的生理发展1.身体外形剧变。表现在:身高迅速增长,体重急剧增加,骨骼和肌肉迅速生长。2.体内机能增强。主要表现在:心脏发育趋于成熟,脉搏跳动减慢,心脏重量、形体、恒定性及血压都接近成人;呼吸系统方面,肺活量接近成人水平;大脑机能显著增强,内抑制机能逐步发育成熟,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明显增加。3.性的发育成熟。性的成熟表现在:生殖器官的增大,体态上出现新特征,男性、女性气质逐渐明朗化。72.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第一信号系统:对现实的具体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对言语刺激、抽象信号等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机制。73.中学生性心理发展(一)异性疏远期这个时期大约在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一、二年级。这时由于青春萌动,男女生理上出现的明显差别,使他们感到陌生不安,又由于他们缺乏两性的知识,因此在异性面前,就产生了一种害羞或畏惧心理,从而使男女同学暂时疏远。(二)异性接近期初中二年级以后,中学生进入了青年初期。此时情窦初开,男女之间又有了一种喜欢接近的需要,他们的性心理发展又开始进入了相互吸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新时期,男女同学愿意在一起学习、工作和活动。(三)两性恋爱期恋爱期的显著标志是爱情集中于一个异性,对其他异性的关心明显地减少,喜欢与自己选择的对象单独相处而不大愿参加集体性的活动,经常陷于结婚的幻想之中。这个阶段一般从青年初期的中后阶段开始,是青春期性意识表现和发展的相对成熟阶段,这也是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从这个阶段开始,才可能逐渐产生和形成真正的爱情。74.中学生的异性交往中学生正处在朝气蓬勃、独立意识强烈的青春期,随着性生理的成熟,性意识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自然会产生一种喜欢接近异性的感情倾向。作为教师一定要理解、宽容,指导学生在把握良好尺度的前提下健康交往。(一)教师对异性交往中的引导1.抓好青春期教育。2.提倡异性学生的正常交往。3.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二)异性交往应遵守的准则1.要自然适度。2.要注意交往的场所和方式。3.要留有余地。4.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心75.心理健康的标准(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2)积极乐观的情绪情感、愉悦的心情。(3)良好的意志品质。(4)自我观念正确,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体验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5)和谐的人际关系。(6)行为反应协调、适度。(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76.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发展性心理问题1.自我概念发展问题:(1)过度敏感。(2)过度独立。(3)过分自尊。(4)过分自责。(5)过分的自我表现。(6)过分的自我掩饰。(7)强烈的无能体验。2.人际交往问题:(1)交往的主动性不足。(2)人际间的亲密性和信任度不高,缺乏真诚的沟通。(3)异性交往存在困扰。(4)与父母、教师缺乏相互理解与平等交往。3.学业发展问题:(1)学习动力问题(2)学习能力问题(二)障碍性心理问题1.抑郁症2.焦虑症3.恐惧症4.强迫症5.网络成瘾6.多动综合征7.学习困难综合征8.厌学症77.心理辅导的目标1.基本目标:学会调适,包括调节和适应2.高级目标:寻求发展78.心理辅导的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结合班级、少先队开展心理活动辅导;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活动和小组辅导;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79.心理辅导的内容学校心理辅导应该有以下内容:1.学习辅导(1)增强学习动机。(2)培养学习兴趣。(3)端正学习态度。(4)掌握学习方法。(5)调整应试心态,学会正确归因。(6)形成正确的学习信念。(7)学会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2.情绪与人际关系辅导(1)情绪辅导。(2)人际关系辅导3.职业选择辅导(1)认识职业,培养职业意识。(2)提供职业信息。(3)帮助学生了解自己80.强化法又称“操作性条件疗法”,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是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良好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良行为的方法,这是中小学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强化手段分为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81.消退法指通过停止对不良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不良行为减少甚至消退的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