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仪休拒收礼物执教:丹徒实验学校陈艳【教学目标】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2、通过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剧本的特点。(出示填空)(剧本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方括号内交代人物活动情况。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2.学生介绍剧情。说说剧本主要写了什么。(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3.这个剧本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主角是谁?4.揭示学习目标:仔细揣摩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是剧本的一大特点,我们本节课的目标就是)二、学文(一)学习“爱吃鱼”。1、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读一读,你读出问题来了吗?出示: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2、问得好!你们说他到底爱不爱吃鱼?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体现公仪休爱吃鱼的语句,并用笔把它画下来,圈出关键词。3、交流: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公仪休爱吃鱼?(指名读有关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1)换词:实在(2)“回味似的”什么意思?表演动作。表情朗读。(表演读的人少一点,不一定要齐读)(3)“心满意足”什么意思?读出满足感,加上动作。(4)陈老师有一个疑惑,堂堂一国宰相怎么连鱼都买不起呢?别人送礼就送两条鲤鱼呢?谁能借助课前查阅的资料帮我释疑?(原来当时鲁国水产品奇缺,鱼很稀有。孔子喜得儿子之时鲁昭公派人送来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就给他的儿子取名叫孔鲤,鲤鱼的鲤。孟子有句名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将鱼和熊掌媲美,足以可见鲤鱼在当时的珍贵。所以,在读历史故事时要善于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二)学习拒收原因1、公仪休爱吃鱼,这不就有人送鱼来了。可他为什么要拒收人家送给他的鱼呢?公仪休是怎么说的?2、指读公仪休的话,并出示。3、谁来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恩,说的有理有据,有条有理)4、填空:(来,咱们把因果关系理一理。师说前生说后。)假设: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如果照人家的意思办事,那就()。如果违犯了国家的法纪,那就()。如果成了罪人,那就()。结论:()。5、公仪休的话对我们现代人也有教育意义。看看这组数据,你一定触目惊心!师出示资料,学生浏览。长长的省略号,太多太多的例子,深深的遗憾,和他们相比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6、提炼公仪休的品质:清正廉明(板书)。看来,拒绝不仅是原则,更是智慧。7、补充资料:公仪休心中有法,依法治国。这儿有个小故事,想听吗?名字叫《拔葵去织》。讲的是公仪休当了宰相后规定一切当官的人都不得参与生产经营。他自家园子里长的冬葵菜,很好吃,他就把这些莱全拔掉了;他的妻子织布自己用,他就把织布机烧了。很多人不理解,他说:“如果做官的人家都经营产业,那老百姓生产的东西卖给谁呢?”公仪休就是这样,以自己的以身作则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与爱戴。让我们语重心长地读读这段话。(6)小结:短短的一段话,让我们走进了公仪休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一个清正廉明的公仪休,这就是剧本语言的魅力。那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的呢?(三)学习拒收礼物1、出示,指读。(你来读读这段话。)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2、从这段话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公仪休?(聪明机智)看出来者别有用心;婉言谢绝,柔中带刚。设想,如果严词拒绝,结果会怎样?(心中有国)3、表情朗读。(委婉地、柔中带刚地读一读)(谁能表演读)4、学到这里,公仪休这个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你想怎么赞美他?读读这几个词,出示,领读,理解。(自己读、解词、齐读并记)清正廉明、高人一筹高瞻远瞩远见卓识聪明机智随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