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事业,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最根本的建设,音乐作为艺术学科是学校实施美育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教育要与党和国家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形式相适应,就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人才从哪里来?当然是靠学校培养出来。这样各级各类学校就需要教师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师范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母机。它应从这个总目标出发,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不断充实和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音乐艺术从它的美学价值和教育的功能来看,对培养合格的人才,提高人才的素质承担着重要的任务。音乐教育从培养目标来看,它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正确的审美观点。它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艺术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加强情操,情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然而这种教育和发展目标离不开培养目标,即应从音乐的学科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那就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认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应具备以下的素养和修养:一、爱心是师德的核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无私奉献的讴歌和赞叹,无私的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春天里的细雨,悄无声息,但深深的滋润着每一片干涸的土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身为一名教师要志向宏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与时俱进,这样才不违使命。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崇高的理智的,我想首先应以人为本。尽管有的学生在能力、性格、爱好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都应在受到教育的同时得到理解、关心和帮助。这时的教师应充当一名倾听者,在和他们的接触中去了解他们,去剖析每一位学生的心理,从而正确引导他们。用一颗最宽容的心接纳、亲近、鼓励他们。其次,教师应放下架子,坦荡磊落的面对教学中出现的失误,敢于承认错误,与学生坦诚相见。有爱心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用师德感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