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萌芽:秦汉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秦:三公九卿——丞相位高权重西汉:中朝、外朝——亲信、近臣组成决策班子东汉:尚书台——宫廷秘书机构取代三公位子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尚未成为中枢权力机构正式组成部分假如你是三省六部的官员,现假如你是三省六部的官员,现在文成公主要进藏,需要起草在文成公主要进藏,需要起草一份昭示天下的诏令,并须执一份昭示天下的诏令,并须执行,应有哪些部门负责?行,应有哪些部门负责?中拟中拟————门审门审————尚行;尚行;公主出嫁时的典礼有谁负责?公主出嫁时的典礼有谁负责?尚书省尚书省————礼部;礼部;文成公主还带去了大量工匠和文成公主还带去了大量工匠和生产技术,征召工匠又有哪些生产技术,征召工匠又有哪些部门负责?部门负责?尚书省尚书省————工部工部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起草诏令负责执行封驳审议课堂设问课堂设问课堂设问课堂设问三省六部制设立的意义11、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充,提高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效率。22、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权,有利于加强皇帝。有利于加强皇帝。33、、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深刻变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化,对后世的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后世的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⒉确立:隋唐皇帝皇帝中中书书尚尚书书门门下下选拔官员户籍赋税祭祀教育军事警备审判刑罚土木工程选拔官员户籍赋税祭祀教育军事警备审判刑罚土木工程草拟诏令执行诏令封驳审议1、萌芽:秦汉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2、确立:隋唐⑴构成中书(决策)尚书(执行)门下(审议)⑵作用①提高了办事效率②利于加强皇权③③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了深刻变化中书省中书省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皇帝皇帝⑵元——中书省(一省制)相权反弹威胁皇权皇帝财政财政行政行政军事军事侍卫马军司三衙统兵侍卫步军司殿前司参知政事副宰相度支盐铁三司三司户部枢密院枢密院调兵调兵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宰相宰相三省二府⒊演变:⑴宋——二府三司相权再被分割皇权继续加强1、萌芽:秦汉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2、确立:隋唐3、演变⑴宋:二府三司⑵元:中书省(一省制)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二、选官制度(官僚队伍的补充)二、选官制度(官僚队伍的补充)1、选官制度发展演变八股文才学门第孝廉军功血缘标准八股取士明清科举制隋唐九品中正东汉末、魏晋南北朝察举征辟汉武帝军功爵制战国、秦、西汉初世卿世禄西周制度朝代阅读教材P11,完成下列表格选官制度发展演变:察举与征辟察举与征辟东汉末有这样一首歌谣讽刺察举制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当时推举出来的秀才不识字,察选出来的孝廉对父亲不孝顺。被称为“清白”的人像泥一样污浊,而出身高门的“良将”却比鸡还胆小。应该说,察举制和征辟制为国家荐举有德行有才学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与被荐举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九品官人法”,仍保持了曹操用人“不计门”,仍保持了曹操用人“不计门第”的原则。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第”的原则。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家世””为重。从此,“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而靠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而靠世袭为官的士族日世袭为官的士族日益腐败,缺乏行政益腐败,缺乏行政能力,到南朝已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