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午餐》教案吴店镇中心小学夏岚教材分析这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的数学综合应用活动。教材用表格和专家发言的形式,提供了10种菜肴的营养成分和10岁左右儿童应从午餐中获取营养物质的指标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判断学校提供的午餐是否合格、自己动手搭配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统计全班同学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等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还能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由于本课的综合性很强,有些学生可能无法正常进入研究状态,需要利用学习小组展开活动。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2、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预设过程一、选择营养午餐1、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午餐?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营养午餐”问题。二、判断午餐是否营养1、说说一份营养午餐需要符合哪些条件?2、阅读资料,了解每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3、阅读午餐的营养标准。4、小组:判断午餐是否营养三、搭配营养午餐1、小组:结合教材中的10种菜肴,参照营养专家给出的两个指标,自行搭配出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2、反馈四、评选营养午餐1、评选“全班同学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2、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3、小组: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五、对饮食习惯的讨论对偏胖、偏瘦的同学提出建议。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