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大纲分析】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语文教学要切实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对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能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的目标要求,我建立了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教材分析】《创造宣言》是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职场哲思中的第一篇课文。现用的《语文(基础模块)》教材采用了板块式结构,每个单元含有“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学习板块,而“阅读与欣赏”以人文主题组元,力求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打下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创造宣言》是“阅读与欣赏”中的一篇驳论文,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点,能够审视自己,坚定信念,努力做一个创造者。【学生分析】本课是针对高二学生设计的,高二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共同探讨,合作学习,应该能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和从文章中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体悟,另外,高二学生即将面临着高三实习,教师应侧重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层次(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学生能够了解驳论文的文体特点,具备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B层次(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具备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C层次(成绩较差、学习能力弱)学生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由PPT播放从网上下载的视频导入教学,激发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文章内容,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老师进行适当启发点拨,然后每个小组分别选派一名同学代表组里发表大家讨论的结果,师生交流体验,科学评价,最后通过联系生活,巧妙地进行情感迁移、情感教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1.加强师生沟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2.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提高学生提问、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教学难点:通过选用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的突破:在反复诵读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老师引导下的积极探究达到难点的突破。第1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观点法、阅读标识法、旋转交换讨论。学习方法:小讨论、合作式学习。【教学用具】PowerPoint课件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观点(播放两三段从网上搜集的农民或工人发明创造的视频)师:陶行知先生在文章中用生动的事例证明了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例举了许多人找出的不能创造的种种借口。同学们,看了刚才的视频,你如何看待“创造”这一问题?是同意先生的创造思想——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还是认为不是谁都可以创造的?生:倾听、回忆、思考前后桌进行小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创造”)(二)精读课文、学习品味师:用多媒体打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引导下,用阅读标识法进行课文阅读。生:阅读多媒体课件上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标识。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用旋转交换讨论的形式进行问题讨论,达到理解与品味文章内涵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适时适当地监控和调整。生:旋转交换讨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解决下述问题:1.文章题目为《创造宣言》,从“宣言”可看出本文为一篇演讲稿,其也是一篇论述生动说理深刻的驳论文。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3.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