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说好普通话,规范学生口头语言九寨沟县第二小学马艳珍说,是用口语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低年级学生一般会在课堂上争着发言,但他们的发言往往是随兴而发,讲的话不完整,不规范。对此,低年级学生说话训练最基本的先要学会“规范的说”,即用普通话说完整的一句话、连贯的几句话。虽然我任教的学校是县城小学,但由于孩子大多是乡下转入的学生。我发现学生在平时口语中语态不雅,说话粗俗;拖泥带水,夹带发言土语;用词重复,说话没条理等问题,导致孩子们读书字音不准,吞吞吐吐,写话时错别字连篇。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感觉要想改变这些不良现象,作为低段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说好普通话,规范孩子的口头语言,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现对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规范学生口头语言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使学生乐说、爱说。说话,为的是与人交流,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得有一个恰当的氛围,有一个人人都说普通话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并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玩耍中,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说普通话。在班中设立了普通话监督员,督促学生人人讲普通话;在每期的板报中,渗透普通话知识;结合教学内容,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大大激发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在班级中成功地营造“人人学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二、老师做好示范,让学生感受说普通话的快乐。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所以,语文课其实就是语言课,其中所学的文字、文章都是为语言的记录、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服务的。而语言是人际间交流的工具,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不但会使沟通容易许多,又因其字正腔圆、音色优美,会使听的孩子入情入境。教师说普通话,要求做到准确、明白、生动、形象,有条理,有吸引力,高低强弱音量适当。当教师借助语言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向学生传授知识、讲明道理之时,学生就爱听、愿听,并且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吸收词语,模仿教师的发音、谈吐。从学生专注的眼神,满脸的笑容让你感觉孩子们听得多么快乐!三、多渠道指导说普通话,不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1、教给朗读的方法,积累语言。首先,教会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不同的标点符号感情朗读。所谓有感情朗读,即恰当运用声音的停顿、快慢、轻重、高低等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既1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用普通话读书的能力。其次,形式多样化地让学生参与读书,男女赛读、小组内合作读、个人展示读、挑战读等,照顾全班学生都有读书的机会。总是用鼓励的眼光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给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最后,在读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反复读诵或背诵下来。为以后说话写话积累语言,从而达到规范学生口头语言的目的。2、课堂教学,加强说的训练。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已不是学话,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把口头语言说规范。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要贯穿在每一节课堂教学的始终,这是语文教学的责任所在。借助课文插图进行说的训练,让学生自由表达看到的、想到的内容,老师引导用普通话完整、清楚地表述;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人物、事物、景物,把所见所想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给别人;“口语交际”训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自成体系。涉及的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每次口语交际都配有图画,还精心设计了提示或问题:图画精美,色彩鲜艳,体现了每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明确提出了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恰当运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愿望,培养口语交际意识。3、在课余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学生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