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这首曲子描绘的是什么场景吗?(你真会欣赏音乐!)今天让我们走进古代的千古一别!(手指课题!)二、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知道这首诗讲的是谁送谁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李白或者孟浩然呢?(你预习得真充分!)你的信息从哪里获取的呢?(收集资料是一种学习古诗的好方法!)送别的地点在哪里呢?——黄鹤楼!它在哪里?传说有位神仙在这里驾鹤西去,所以取名为黄鹤楼!它和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通过题目,我们知道了这首送别诗的人物、送别地点。课题中还有一个地点,你知道吗?——广陵即现在的扬州!那“之”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选一选!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呢?(你真聪明!)三、初读古诗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你听出了朗读节奏吗?自由读:带着这种节奏,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指名读:你的节奏读得真准!齐读:老师现在很想很想欣赏大家的朗读,大家准备好了吗?(大家读得真好,老师都被感动了)合作读:看着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老师情不自禁也想读一读。你们愿意和老师合作吗?——老师读前面四个字。同学们读后面三个字!(呀!我们合作得真有默契,掌声鼓励我们自己!)四、理解内容这诗中,最能体现课题意思的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指的是谁?谁和孟浩然是老朋友?(李白和孟浩然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彼此仰慕!李白听说孟浩然在湖北,则专程前往拜访!两人虽然相差12岁,但一见如故,他们相处了一个多月,每天一起吟诗,一起赏花,一起喝酒,一起出游!两人形影不离!你觉得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这样的日子多么??所以李白说孟浩然是他的老朋友!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1老朋友孟浩然就要离开了,你觉得他们的心情会这样?李白带着这样的心情送别老朋友,他从哪里到哪去呢?————黑板上,贴出“黄鹤楼”“扬州”的位置!你从诗中哪些词知道的呢?——西辞、下为什么说“西辞”,我们能不能换成“东辞”呢?——我们数学平面图上学过左西右东,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在西边的黄鹤楼向李白辞行,由西往东去,所以叫做“西辞”!那“下”能不能换成“上”呢?——画长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水自西往东流,孟浩然随这滚滚长江水下扬州!我们再来看看图片!孟浩然在什么时候去的呢?——三月“烟花”是什么意思!——结合注释能帮助我们理解古诗!三月是什么季节呢?你能用四个字的词语来形容三月。(孩子们,我们先深呼吸一口气,慢慢闭上我们的眼睛,想象一下,烟花三月的美景。)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好一个烟花三月,好一个百鸟争鸣!如果李白和孟浩然一起去游玩,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可是事与愿违,孟浩然要走了,这一别,也许好长时间,也许永远不相见了!美景依存,好友离开,李白和孟浩然是多么的??谁来读一读。A、你是带着什么心情读的呢?B、你试试,你又是带着什么心情读的呢?老师听出你的难过了!让我们带着难过、不舍再一起来读读!(哪个是李白,哪个是孟浩然?)我们看着李白挥手告别,孟浩然作揖惜别,老师仿佛听到了?——老师是李白,同学们是孟浩然,我们一起来告别吧!(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让老师都感觉到了这场离别的伤心!展开想象也不失为一种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四、感情升华搭载着老朋友的船离开了,老师猜想作为诗仙、风流才子的李白一定去赏赏花、喝喝小酒了!他是这样的吗?从诗中哪里可以知道?——指名读。(好——坏)你们读得都很棒,谁来说说谁更打动你呢?——依依不舍——齐读为什么只是孤帆呢?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帆船远了,朋友走了,欢乐也去了!李白伫立在长江边上,久久不愿离去,你从这句诗中那几个字体会到他的这种心境?(孤、尽)船走了,李白不愿离开;船渐行渐远,已成为影子,李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