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性格特点与教育方式的研究实验报告南宁市十五中初九八(一)班课题组卢卡执笔内容提要;十五中98(1)班以《中学生性格特点与教育方式的研究》为子课题,参加南宁市教科所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实验。经过三年时间的研究、探索,实验效果较显著。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初中生的性格特点而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性格。一、前言二、研究方法与步骤(一)调查分析(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三)确立实验对象(四)实验方法实施1、尊重初中生性格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A)班组群体(B)学生个体(C)各个学科2、培养学生健康的性格(1)健康的性格的内容(2)如何培养三、实验效果四、问题和讨论关键词:中学生性格特点教育一、前言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认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质,有无穷的求知能力,可以创造一切。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里指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使命是人格的塑造。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心,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一个人的性格具体标志着一个人的品德和人生观。健康的性格,是形成先进思想、优秀品德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而不健康的性格,是落后思想、低劣品德的基础。③为此,我校课题组以《中学生性格特点与教育方式的研究》为子课题,参加2南宁市教科所承担的“九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课题实验。旨在探索:1.如何根据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教学?2.如何培养健康的性格?3.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不健康的性格?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及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性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研究方法与步骤1、本研究主要的指导思想初中生性格的可塑性。人的性格不是天赋的,而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在生活过程不断地作用于客观事物,而客观事物也不断作用于个体,影响着个体的生活活动。这些客观的影响,通过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在个体的反映机构中保存下来,成为他们经常采取的态度和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也就是他的性格。人的教育、环境不同、社会关系不同,所形成的性格特征也不一样。④2、本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中学时期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性格即将定型。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积极促使青少年的个性品质向着健全的方向发展,努力防止和克服各种不良的个性倾向,对于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⑤3、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现状研究、归因研究、应用(方法)研究和对策研究。4、本研究的重点:应用(方法)研究和对策研究。5、本研究所依据的主要原则:(1)客观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3)矛盾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尊重学生的原则(6)一般与个别结合的原则6、本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纵向研究法、横向研究法、个案法。(一)调查分析1998年10月,我们使用南宁市教科所提供的“智力团体测试”“XYZ测试(即影响学生因素测试)”和“Y·G——WR性格检查”等三项测试量表,对初98(1)班5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后经市教科所信息处理中心反馈,其诊断、检查、统计报告如下:1、因素测试调查(略)2、影响学习因素测试(略)3、学生性格特性(个性倾向)测试表一Y·G——W·R性格量表检查报告人数类别全班52男生26女生26姓名人数%人数%人数%A11.913.800赵敏A’11.90013.8甘如意3A”59.6519.200胡小军韦仕华梁丽朝甘书海宋平飞AB47.7415.400王波伍仁新何年驱苏建平AC59.627.7311.5梁康唐勇黄书琴黄燕芬黄家瑞AD11.90013.8冯燕玲AE23.813.813.8钟诚伍彦霖B23.80027.7罗志恒陆琦丽B’713.531105415.4何彬李刚林清平阮文静黄小桢曾昭玉唐彩霞C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