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幼儿德育的重要性摘要:俗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决定着今后社会发展的方向。幼儿期是人在成长中的重要时期,而我国强调学生在学校里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德育在幼儿时期的教学中占着重要的位置。作为肩负着启蒙教育重任的幼儿园,要让孩子成为跨世纪的有用之才,就必须在重视体能训练、大力开发智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德育教育。本文将通过对幼儿德育定义及内容的了解,寻找出影响幼儿德育的因素,探讨对幼儿进行德育的途径,最后揭露对幼儿进行德育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幼儿德育道德教育行为重要性幼儿德育的定义及内容道德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和准则,所谓德育实质上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幼儿德育则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的影响,发展幼儿社会性,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幼儿德育的内容包含了两方面,一是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其中涉及了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萌发爱的情感并且让幼儿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发展幼儿个性,如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勇敢、诚实、意志坚强、活泼开朗的性格等个性品质。影响幼儿德育因素1、环境因素自古以来环境对于人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古时候孟母三迁就是为了她儿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而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决定的,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定的。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手段”,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创设班级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它的教育性,有效性,使其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好的班级环境在幼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家庭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自身素质的不同对幼儿品德的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孩子年纪小,喜欢模仿且模仿力特别强,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有的家长脏话连篇,嗜好喝酒、赌博;有的行为懒散,家庭环境脏、乱、差;有的贪图小便宜,随便拿人家东西;也有的家长蛮横无理,遇到事情不讲道理。这种种的行为都会对幼儿造成不良影响。但如果家长品行端正,道德高尚,讲文明,有礼貌等,则孩子也会如此。因为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说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幼儿德育的重要因素。3、幼儿自身因素幼儿的道德观不是自己头脑中自发产生的,也不是可以脱离心理实际水平任意灌输的道德的发展有赖于对事实的判断,有赖于幼儿本身对行为准则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和判断又有赖于幼儿的认识水平。如果幼儿不能认识某种行为准则的意义和内容且不能判断一行为的真正价值时,幼儿就不可能有真正自觉的道德行为。如当幼儿在某处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会认为这东西就应该是自己的,并且会悄悄拿回家,而只是因为自己喜欢,却不知道应不应该,可不可以拿,这样做到底对错与否,也就是他们自身是缺乏这方面的认识,没有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此时就需要有人从旁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4、同伴的因素一进入校园,孩子们就会有许多的同伴,而与孩子们接触最多的也是他们的同伴。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广泛,同龄伙伴对幼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同伴对幼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实现的。通过交往,幼儿发展了自我意识,学会了评价自己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了道德认知。幼儿德育的实施方法1、从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陶行知先生说的“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实证性探索。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要求教育必须尊重而痛的个性,一句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强调儿童自我人格的完善,要求教育即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生活中有许多情境和时间都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如家庭生活中蕴含着家庭伦理,集体生活中蕴含着团结友爱与合作,社区生活中蕴含着公共道德和环境意识。由此可见生活是一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