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一静”学会倾听与思考谷城县五山镇谢湾中心小学郑华琴美国一位教育家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要实现自己的教学意图,更要面对学生实际,不断细心观察,善于调节自己的教学手段,捕捉教育契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高效而务实。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其目的都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可每当教师们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之后,收到的仍然是不尽人意的效果。如何能提高课堂效率,这始终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不断钻研的课题。下面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愿与同行共同交流一、“静一静”学会倾听案例一:一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当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后,有很多同学争相发言,这场面使得教师喜形于色。一名平时表现不错的同学获得了回答问题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开始回答,看来对于这个问题他是胸有成竹的。就在这名同学回答到一半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打断他的回答,大声地喊了一声“错”(喊出声来的学生是班上学生公认学习最好的)。马上,回答问题的声音嘎然而止,随后不管教师怎么鼓励,回答的学生再也不能像刚站起来时那么有底气了。最后只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勉勉强强回答完了整个问题。其实这名学生本来的想法并没有错,只是由于过程中有一位同学给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就使得整堂课教学不能顺利进行。这使笔者想到,如果学生能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那么这堂课会不会更顺畅?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他人的回答或提问从不关心,没有养成倾听习惯。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听别人说。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大多在干别的事情,用心听的学生寥寥无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别人讲的和自己无关。那么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指明目标。如上面的事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前先提出让其他学生专心听这位同学回答的要求。类似于:“请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边听边思考……”或在平时的教学中养成针对学生回答提问的习惯,经常说:“你听明白了吗?”“你觉得哪儿说得很好?”“谁有补充?”等等。只有当学生收到老师提出的明确目标以后,学生才会明白“听”也是目标,在听的同时学生才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的同时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迸发思维的火花。“听”和“说”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同样重要的“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说要大胆,听要专心。教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对于学生,倾听是一种重要技能,也是综合素养的体现,有效地倾听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尊重和认可,有助于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人格发展都是大有帮助的,小学数学教育涉及到许多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运算能力的训练,更要求学生养成静心倾听的习惯。听明白了再回答,听清楚了再练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掌握。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二、“静一静”善于思考案例二:一年级排队问题师:小英的前面有5个人,小英的后面有3个人,这一组一共有几个人?教师话音刚落,学生都不假思索地喊起来: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师:好的,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猜想,那么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呢?请同学们安静地思考1分钟。听了这话,学生都静下来了,有的在画图,有的在计算。师:把你刚才的结果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一会儿请一位同学来说,这位同学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仔细听。由于刚才老师要求大家仔细听,所以一名同学发言时大家都找到了自己该做的事,表达不清楚的时候还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补充。因为有先前的思考与交流,最终同学们找到的答案是9人。师:通过大家的思考交流,发现我们的猜想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其实做题前我们只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对于我们解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道题。出示:从前往后数小明是第4个,从后往前数小明是第5个,这一小队一共有多少个人?师:大家一起读一遍,接着自己轻轻的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