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品第六课做守法的公民一、认识依法治国1、依法治国的提出:1997年、十五大,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正式写入宪法。2、依法治国的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3、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4、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2)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4)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5、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如何?(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3)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6、怎样实施依法治国?(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2)实行依法治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3)任何公民都要树立法制观念、学法、懂法、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追究。7、市场经济本质上法制经济。(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二、树立法治观念1、为什么公民要树立法治观念?2、怎样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3、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怎么办?4、未成年人认真学法的原因。5、2011年起,我国实施“六五”普法,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