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以前,它的名字是——(出示:伯牙绝弦)1.生读课题,师正字音(弦:音贤)。2.“绝”字,谁什么意思呢?(出示:字典中的解释)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吗?3.“绝弦”是什么意思呢?——表示从此以后再也不弹琴了。其实在我们的汉语里,有很多词语都表示今后不再从事某项工作了,你能说出几个吗?比如:一个电影演员从此不再拍电影了,应该叫……(出示:息影)作家从此不再写作了,应该叫——(封笔)二.初读文章,了解文意。1.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先读熟文章,读顺句子。(学生练习,师巡视)指生读,齐读。(无错音)2.一篇文言文,我们不只要读准字音,还要了解文章的意思。我们该通过什么方式读明白文意呢?(预设: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下面就请大家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试着了解文意。3.交流文意(1)出示首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哪个字的意思是“擅长”呢?——善,请写在书上。我们现代文中“善”通常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说明了两个人的特点,你能通过朗读读出来吗?生读。(2)出示第2、3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那个字的意思是“想”呢——志,钟子期到底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泰山呢——高大的,都过伯牙的琴声,子期如同见到了这样的泰山,所以,这句话中得“善”字又是何意呢——好。江河的意思是——长江黄河。你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高大的泰山,浩浩荡荡的长江黄河呢?生读(3)出示第4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中的“念”字与上面一句中的那个字的意思一样呢?(4)出示第5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谓”的意思,这句话该如何断句呢?为什么这样断句?——由句意决定。学生练习朗读(5)整体读文。三.理解文意,感悟知音(一)文章第一句就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那么究竟哪些语句具体的描写了两人这样的特点呢?请默读文章,画出相关语句,然后读一读。1.学生默读,画句子,师巡视——确定语句(出示)2.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之时,钟子期就会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他鼓琴志在流水之时钟子期就会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接读)这样的两句话,与“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何关系呢?(说明了钟子期确实擅长于倾听,能听出伯牙的心意,还从子期的回答中说明伯牙确实善鼓琴,否则他不能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再读2、3两句。4.当伯牙鼓琴之时,钟子期听出的仅仅是普通的高山、普通的江河吗?那又是怎样的泰山、江河呢?出示泰山图片——你看到了怎样的泰山?生说词语(预设:巍峨峻拔,高耸入云、危峰兀立、悬崖绝壁)而这一切都融在了子期说的三个字当中——峨峨兮,这句话(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该怎么读呢?指生读出示江河图片——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长江黄河?生答这一切也都融在了“洋洋兮”这三个字中,这句话又该如何朗读呢?指生读从中,我们能够感受这是子期对伯牙的——赞美(二)伯牙是个怎样的人呢?出示资料——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从这样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技艺非常高超,那么别人听到他的琴声,会如何说呢?随机指生答出示资料:(伯牙给楚王鼓琴的资料)从中我们看别人是如何评价伯牙的琴声的?——嘈杂所以伯牙的心情是——伤心、气愤1.所以,此时当他发现自己鼓琴之时,子期都能领会,他的心情是?2.那么子期能听懂的仅仅是琴声吗?文中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那么伯牙念的是什么子期得的又是什么呢?念的高山——得的泰山,念的流水——得的江河。3.这泰山,江河反映了伯牙怎样的心呢?出示泰山资料:——这表达了伯牙怎样的心呢?出示江河资料——又表达了伯牙怎样的心呢?4.(再出示2、3两句)理解了这些,你再读读这两句话,看能否表达出伯牙的志向。(三)所以,我们来看,别人评价伯牙,是在评价他的琴声、乐曲的旋律,而子期是在倾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