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必修1写作·序列训练三——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新课标·语文必修1人物的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或一类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每个人的特征,都会通过他的外貌、举止、说话、处事体现出来,抓住人物的特征是把人写好的关键。新课标·语文必修1描写人物个性的方法有哪些呢?新课标·语文必修11.细节描写法有些作文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细节描写。细节是一篇文章的血肉,缺乏细节,就像一个人体只是在骨架上蒙了层皮,瘦得怕人。而精彩的细节描写,能使文章丰满充实。难怪有的大作家说过,写人物,事件易得,细节难求。因此,我们在作文中要很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就应重视细节,越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越是好细节。新课标·语文必修1细节描写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选取能突出人物感情起伏变化的典型细节。如孙犁的《荷花淀》中展示水生嫂思想活动的描写:听到丈夫“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的消息,“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个细节足以让读者透视到人物内心复杂而激烈的情感活动。新课标·语文必修1(2)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准确。真实是细节的生命,细节描写倘若违背了生活逻辑,则会破坏人物形象的完整统一,有损主题思想的表达。鲁迅《孔乙己》一文中,写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一令人信服的服饰细节,把孔乙己追求功名,唯恐失去读书人身份这么一个标志的内心世界揭示得十分深刻。没有这一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就会缺乏感染力。新课标·语文必修12.画眼传神法画眼传神法是通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表现方法。它虽然只是“肖像描写”的一个方面,但是由于它在刻画人物方面至关重要,已被视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方法。鲁迅先生明确指出:“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他的话说明了“画眼传神法”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极好方法。新课标·语文必修1成功地运用此法,可以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或通过不同眼神,表现同一个人物不同的精神状态,使读者透过眼睛这个“心灵的窗口”,感知其内心世界的种种变化。不过,鲁迅先生所说的“画眼法”,也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还有抓住特点和重点的意思。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狭义地把“画眼传神法”理解成描写眼睛和眼神的方法。运用此法,可以写眼睛,也可以写其他外貌。所以,从广义来说,凡描写人物,只要能抓住人物特点,突出人物特征,做到以形传神的,都可以称之为“画眼传神法”。新课标·语文必修1我们看看下面两段文字。(1)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居,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新课标·语文必修1(2)但有一年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而且仍然是卫老婆子领着,显出慈悲模样,絮絮的对四婶说——这两段文字,作者生动地描写了祥林嫂初到鲁家、再到鲁家的外貌特点,尤其关注描写人物的眼睛。新课标·语文必修1初到鲁家,她是“顺着眼”,表现了她善良的性格。第二次到鲁家,她虽然还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说明再次丧夫、孩子被狼吃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