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陈明荣实践反思实践收获(一)真实---直面学生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把已完成的数学变成未完成的数学,提供再创造的机会,不因为个别、少量学生了解圆面积推导过程而剥夺大部分学生的探索过程。摈弃演练和作假,没有给学生任何暗示性的操作材料,如平均分成若干份的纸圆片等等,让学生真实地经历与古人一样的探究过程,而探究过程成功与失败都没关系。新课改下,我们听到最多的是“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等类似的口号,而忽视了让学生品味“碰壁”后的独特体验。“失败也是宝贵的财富”,本堂课的探索过程一般学生都要失败的,但这并不重要,学生对辛勤艰苦的体验、对失败挫折的体验也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探索过程恰恰又是在更进一步全方位地认识圆。当学生们对探索过程有了体验的基础,笔者再展示直观课件,师生共同解读推导圆面积公式,师生通过质疑交流、比较,使学生们对公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有效的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二)科学---演绎教材在教学本内容前笔者深怕自己因为没学过高等数学、微积分等,对该内容教学造成科学性错误,所以查阅了数学史上前人究竟是如何想办法推导得出圆面积计算方法的,包括刘徽的割圆术、阿基米德的反证法等等。圆等分成许多份就能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或者近似长方形,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越象三角形,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就越象长方形。但当分成无数份时拼成的就是长方形,而不是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更不是近似长方形,这一难点学生往往不能理解,学生往往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去思考,认为只要这样分下去,拼下去,得到的永远都不可能是一个长方形,而认为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但老师不能给学生一个错误的信息:圆剪拼得到的就是个近似长方形。更不能认为因为圆周率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圆转化得到的也是个近似长方形,所以得到的面积也就是个近似圆面积。本课通过课件的多次呈现,就为了突破以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实践证明,基本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三)大气---运筹帷幄这里的大气不是吝啬的反义词,而是一种大家风范,充满自信、运筹帷幄、不急不躁、不拘小节;情节少一些、环节粗一些、问题大一些;能关注大部分学生。如本课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教学:第一环节为复习与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第二环节为学生自主探索,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努力从不同角度地探究圆的面积,如能探究成功,则顺势转入解读,如不能探究成功,则教师介入解读;第三环节根据学生探索的情况解读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推导过程,渗透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第四环节是小结与回顾思路与过程。总之,只有真实地直面学生,才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科学地演绎教材,这是尊重教材,不误人子弟的要求,两者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做到大气地运筹帷幄。问题建议(一)因为本课重点放在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上,而且探究某种程度上看看好象对圆面积公式的揭示没有直接的或者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本课对圆面积的计算基本上来不及;这就造成了这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如何看,价值上是否值得的问题。即是否有必要压缩前半部分,早一些揭示圆面积公式,适当做些相关练习?(二)当有学生对圆面积转化成的是近似长方形还是长方形有争论时,如何提供更好的支持手段来证明?(三)课件的使用是否能做到与学具等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