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教学准备:量角器、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提问: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童话,谁说说,你都看过哪些童话故事?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童话故事,大家想看看吗?在角的王国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许多角在公园里玩耍嬉戏,有两个角发生了口角,角2对角1说:“我比你大,你应该叫我老大,你看我的边比你长多了。”而角2不服气地说:“才不是呢,我比你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多了。”两个人在争论不休。2、提问:同学们,你们说哪个角大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那就得量一量、比一比等)3、揭示课题:要知道这两个角有多大,那就需要量角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们说哪个角大呢?”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二、探究量角的方法1、认识量角器(1)知道量角要用什么测量工具吗?(量角器)(2)同意吗?那我们拿出量角器,观察量角器上面有什么?看谁的眼睛最亮?并把你的发现和同桌小声说一说(3)请几个学生在全班交流发现,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纠正其说法。(4)用课件演示,补充并归纳:量角器把半圆平均分成180度,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注意度数的书写位置在右上角,写得稍微小一些,如:50度记作50°,不能写成500。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90刻度线等等。2、尝试量角(1)拿出老师发的作业纸,纸上有4个角,你们能用量角器量一量∠1的大小吗?(学生尝试用量角器试着量一量∠1)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出现的错误,汇报时可利用学生的错误来进行教学。(2)学生量完后,与同桌交流量法。(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学情预设:先找一些量错的孩子上来展示,并逐一找出错误的地方,并鼓励:还没学过,不会是很正常的,但敢于尝试很值得老师表扬。如果是测量方法正确,读数却读错,也给予表扬:要量角的大小他已想到中心对角的顶点,一条边对0刻度线,这个思路是正确的,真不简单。接着趁热打铁说:“我们要感谢这个同学,是他提醒了我们,角的另一条边对着两个刻度,究竟看哪一圈呢?那我们要想一想是从哪一边开始的,0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起点0刻度线在内圈读内刻度,起点0刻度线在外圈读外圈刻度。”)3、课件演示量角,教师进行恰当的讲解。4、学生根据刚学的量角步骤再正确地量出∠1的度数,并把不同方向的∠2、∠3、∠4的度数量出来。(学情预设:有可能还有一些学生对于读数还会弄错,150°会读成30°,可以引导学生想想这些角与直角比是大还是小。还可能会出现所量度数可能会有一点误差,如果相差小于2度,我们都认为是对的。)【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通过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后再尝试量角,从尝试体验中掌握了量角的方法。三、自主探究角的大小决定因素。师: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四个角有什么发现?生:∠1=∠2生:……师:老师在前面考过大家的眼力,∠1大还是∠2大,看来我们单靠目测判断可能会出错,要量一量才有说服力。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角的大小与边得长短毫无关系,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师:为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毫无关系呢?我们学过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射线)射线的一端可以无限延长。师:对,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当角的边比较短,不好量时,可以把边延长一些再量。四、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