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四次探索活动的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探索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先进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先进的思想文化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895年-1898年9月1911年1915年-1918年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定《辛丑条约》签定,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目的维护清朝统治推翻封建统治,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内容、过程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新式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新式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南洋、北洋、福建);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为其政治团体;1898年6月到9月,发布一系列法令,开始实施变法。1894年,在檀香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创建资产阶级统一的政党同盟会;革命纲领: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前期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