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个人信息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周卫红赵东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昌平区前锋学校6974405669728435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圆锥的认识学科数学学段:第二学段年级六年级相关领域空间与图形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12月第2版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在回答如何理解小学阶段的图形关系时指出:重要的是认识图形,分辨出图形的特征,抽取出图形的共性,建立起几何直观。一方面,图形抽象的复杂程度绝不亚于从数字到自然数的抽象。另一方面,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小学图形关系的学习必须是直观的,通过观察寻找特征,进而抽象出共性。图形的认识,重要的是对图形的分类和图形本质特征的把握以及让学生在认知图形的过程中发展思考,提升空间观念。因而,在情境中认知图形、在探索中建构特征、在活动中发展观念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重要策略。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学习了圆柱的认识、表面积、体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方面的提升,而且积累了大量的活动经验,掌握了一定认识几何形体的方法。圆锥认识的学习直接为圆锥体积的计算奠定基础,并为初中深入学习圆锥做好必须的准备。学情分析:圆锥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几何图形,在学习这一图形时,学生尽管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具有一定方法、策略,但“圆锥认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困难还是比较大的。比如,由于圆锥的高不象平面图形的1高那样显性,而且容易同母线混淆;学生认为圆锥的侧面是由三角形围成的。针对这些障碍,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体和面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对圆锥的认识,比如利用圆锥实物图和展开图之间的对比,旋转形成的圆锥体和直角三角形的对比,克服认知上的障碍。同时,生活中存在大量自然形成的圆锥体,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着科学道理。教学时力图通过资料的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深入。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经历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圆锥体和展开图的转换过程,了解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动手操作、面动成体等手段,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的能力。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审视周围世界的意识。教学重点:对圆锥特征的认识。教学难点:对“圆锥”高的认识,对圆锥侧面展开图的认识。问题框架教学流程示意4.教学过程2发现学生以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学生学习知识的障碍沟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认识圆锥体广泛结合生活实例一、生活引入,明确课题二、结合模型,了解特征三、面动成体,加深认识四、实例介绍,拓展引申申课前布置任务:请学生利用教材131-135页图形纸制作圆锥体模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由平面图形制作圆锥的过程,丰富学生对圆锥体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的感性认识,为新课活动的有效展开积累必要的经验。】一、生活引入,明确课题:1、出示生活图片:从图片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锥体?2、引出课题:“圆锥的认识”。【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圆锥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结合模型,了解特征:(一)圆锥的立体透视图与各部分名称1、画图:赵老师制作了一个圆锥体模型,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样画在黑板上的?老师演示圆锥体透视图的画法。【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的转化。】2、认识圆锥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1)昨天你们也亲手自作了圆锥体模型,相信你一定有许多发现,谁愿意谈谈关于圆锥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统一认识:“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扇形围成;圆锥底面周长与圆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