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少年王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王冕的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注意“冕”的写法。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师:本文改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6.交流,疏通。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2.交流: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四、品读课文第一段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2.交流:3.齐读课文。五、练习书写生字六、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第五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王冕与母亲的对话,想象他的神态,语调和心理。2.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3.在情意上,不仅感受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并发自内心地受到震撼和鼓舞。引发对王冕进行深入探究的好奇心,更好地自觉亲近名著。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重点语句的品析,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板书设计孝敬母亲“弃”学放牛少年王冕勤奋好学学画荷花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谈谈对王冕的初步认识。齐读课题——少年王冕。通过上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少年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品质主要通过文中的哪两件事表现出来的?(板书:弃学放牛学画荷花)二、“弃学放牛”-----感受王冕的孝心和好学之心。㈠自读学习。过渡:中国有句古话,说人生有三大痛,意思就是人生有三种事让人最痛苦。王冕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其中的一大痛——幼年丧父,只剩下孤儿寡母俩相依为命。10岁那年,母亲让王冕去放牛。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描写少年王冕“弃学”放牛的2—4小节,边读边思考,在2—4小节中,从哪里看出王冕孝敬母亲呢?用“——”划出相关句子。用“~~~~~”找出王冕勤奋好学的句子。并在边上写写批注。(学生轻声读文,品词析句)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发言。㈡交流感受。A、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⑴生:从这段话中感受到王冕的孝顺懂事。师:王冕说这番话,事出有因,请看:(课件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⑵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