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是新课改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课题。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教师,必须客观、发展地看待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幼稚和不足,但却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人;他们是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与挖掘,让他们成为具有一定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习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给足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活动、自主探索、亲身体验、自我感悟。这是学生获得真知,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新课程深层次推进的今天,究竟怎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新课程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以下几点。一、要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正是需要学习的开始,因为发现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数学》实验教材,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现实、有趣、多样化的素材,这些素材不仅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我们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否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我们的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和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在真实、具体、有趣的情境中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解决这些现实的数学问题呢?比如,面对数学实验教材的情境图,我们不妨提出“看到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在小组内一起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吗?”等一些开放性的提问,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多种数学问题。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他们就有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和思维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对于同一幅情境图他们可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每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新的数学概念学习之前,我们不妨提出这些问题:关于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还想了解些什么?确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是开放性,使学生从一开始进入新课的学习就感到是在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之中。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已经具有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可以推论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些都是学生构建新知、增长智慧的生长点。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学生中这些潜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构建新知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的目的。要想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就必须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作为教师应该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感想敢说的积极性。小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可能幼稚可笑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但教师千万不要轻易否定,应耐心地提示学生换个角度再想想;应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等待,只有在良好的人际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要想让学生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作为教师一要引导学生善于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抓本质的东西,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善于从多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二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同伴的提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要善于向同伴学习,学习他们优秀的思维品质、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一同进步,共同发展。二、要让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和实践实践证明,小学生的智...